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庭审判话语是一种以目的为导向、围绕特定任务展开的典型的机构性话语。近年来庭审话语研究正是法律语言研究的焦点。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法庭话语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法庭审判话语研究对法律从业人员和庭审业外人员都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文探讨中国法庭审判话语中的话语标记语这一语言现象,旨在分析话语标记语在实现话语目的过程中的策略性,突显话语标记语在中国庭审话语中的作用和实用价值。话语标记语是指那些在话语中不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不充当任何句法成分,但是起语用作用的词语或结构。话语标记语转载了话语的语用功能,传递了说话人的话语目的,在会话中并非可有可无。本文以廖美珍教授提出的目的原则为理论框架,围绕目的关系和目的互动,以描述性和分析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六场公开的法庭刑事和民事审判中的话语标记语的类别及其功能。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透视中国法庭庭审参与人的目的如何通过话语标记语这一语言现象得以实现,其权力如何得以显示,从而揭示法庭话语的目的指向性以及庭审话语参与人的会话策略。论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本论文涉及的语料。第二部分回顾了国内外对法庭话语和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笔者发现国内外均从社会学、语用学以及话语分析的角度探讨过法庭话语。遗憾的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提及了话语标记语这一语言现象。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国外的研究比国内丰富,国内的相关研究滞后且零散。但是,国内外的研究均是从语篇连贯、句法语用学以及认知语用学的角度进行的,且只有个别学者置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于机构话语之中。第三部分为本文的分析勾勒了一个理论框架——目的原则,因为法庭话语的目的指向性强。第四部分,笔者首先用描述性方法探讨了中国庭审话语中的话语标记语的分类。基于本文的语料,中国法庭审判话语中通常出现的话语标记语有:话语来源标记语、换言标记语、话题控制型标记语、言说方式标记语、递进标记语、缓和标记语、话轮控制型标记语,以及因果型标记语、推理型标记语、对比标记语和话语填充标记语。然后分别探讨了话语标记语在目的一致、目的冲突和目的中性的庭审互动中的使用情况,揭示了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话语策略,是庭审参与人实现会话目的的有效工具。最后,笔者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话语标记语在庭审话语中的功能。论文最后一部分,基于本文真实语料的分析,笔者首先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得出结论:话语标记语是庭审参与人实现其话语目的的有效言语策略;中国法庭审判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是会活参与人的目的驱使的,且受到目的关系和目的互动的制约。然后指出本研究的意义,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法庭话语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以及其在互动中的功能都受话语目的的驱使和制约。因此,在目的多样的庭审话语中话语标记语是实现各自话语目的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体现了法庭话语的目的指向性,证明了目的原则实用于法庭话语研究,见证了庭审话语中的话语标记语不容忽视,并为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另一方面,本文对中国法庭审判中法律从业人员以及业外人事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