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作为中国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在资本市场上推出,使得中国A股证券市场结束了多年的单边交易环境,是中国证券市场史上不可忽视的事件。截至2018年5月10日,融资融券试点启动到现在已历经8年,在这期间,融资融券的标的证券范围不断扩大,标的证券从最开始的90只扩大至944只,融资融券交易总量也不断增长,达到9887亿元,而且期间最高峰到达过2万亿元以上的巨大规模。融资融券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投资工具。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标的证券纳入融资融券范围之后的半年内,融资融券的信息是否对股价引起特异波动,如果引起特异波动就证实其股价信息含量显著。本文选取以2014年9月22日第四次融资融券扩容的标的证券为样本范围,进行一定的数据筛选,最终选取沪深两市共154只股票作为研究样本。首先,采取事件研究思路,以非正常报酬率和累计非正常报酬率作为信息含量主要研究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了信息含量的实证研究。同时,本文以累计非正常报酬率为因变量,融资融券信息的具体指标包括融资余额、融资买入额、融券余额、融券卖出量、融资融券余额为自变量,构建了回归方程,进一步对融资融券信息具体指标的信息含量进行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证券市场融资融券第四次扩容的标的证券在2014年9月22日后的半年内,融资融券信息具有显著的信息含量,对股价的高估起到了降低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市场稳定的功能。融资融券信息具体指标中,融资余额、融资买入额和融资融券余额信息含量相对更显著。中国证券市场不同的市场板块,沪市、深市和创业板的融资融券信息含量显著性不同,相对而言,创业板的样本融资融券的信息含量显著效果不明显。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