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越来越多的成为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而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各种各样的信息发布平台和搜索引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信息获取和交换的新方式。旅游网站的诞生对于有旅游意愿的人们来说,是一种获取旅游资源信息的渠道,可以帮助做出旅游决策。因此,来源于旅游网站的网络数据越来越多的成为研究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有效依据。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济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全国的旅游市场中相对起步较早,旅游业已经发展地成熟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小觑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济南市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旅游资源发展条件三个方面构建了济南市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济南市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济南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得出以下结论:(一)济南市的旅游资源的平均吸引力得分为0.201,整体旅游资源吸引力较低。其中最高的是趵突泉公园为0.848,最低的危山风景区仅为0.048。吸引力得分较低的旅游资源所占比重较大,是济南市整体的平均吸引力得分较低的主要原因。不同指标下,旅游资源的排名情况也有所不同。从旅游资源发展条件来看,排名前五的旅游地发生了显著变化,分别是泉城广场、济南市环城公园、济南市博物馆、山东省科技馆、黑虎泉。从不同区县上看,位于济南市市区的四个区县吸引力较高,章丘区、历城区与平均分基本持平,而平阴县、商河县和长清区吸引力低于平均水平。从不同类型上看,自然景观类得分>人文景观类得分>休闲活动类得分。(二)济南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非常不均衡,并且吸引力在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现象,其中休闲活动类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集聚性最高,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集聚性其次,而人文景观类资源吸引力的空间集聚性最小。济南市旅游资源吸引力核密度强度从市区向郊区具有集聚-扩散趋势,密度逐渐减小,并呈现出向东部地区延伸的趋势,其他区县没有形成密度集中区域,基本都属于密度稀疏区域。空间结构上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这种空间结构,与各区的人口密度、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存在显著的正向中等程度相关关系,与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存在不显著的正向弱相关关系。基于以上分析,对济南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提升,提出了以下建议:保持“泉城济南”的特色、完善区域旅游产品、适当加大网络宣传。基于网络信息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体系为旅游吸引力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并与空间分析相结合,对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