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介导AMPK调控APP/PS1小鼠海马线粒体动力学影响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拟利用Cre-LoxP系统基因编辑技术条件性敲除APP/PS1转基因小鼠中AMPKα1亚基,从线粒体动力学角度进一步阐明电针激活AMPK如何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育4月龄SPF级基因型为AMPKa1flox/flox/APP/PS1/Camk2α-cre/ERT2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组,电针组,AMPKα1敲除组,AMPKα1敲除+电针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同窝阴性小鼠作为野生组。干预前一周,AMPKα1敲除的两组小鼠腹腔注射Tamoxifen进行条件性敲除;电针干预的两组,选取百会,神庭穴电针,疏密波,电流2m A,频率1/20Hz,30min/次,每周5天,持续4周,其余三组同等条件抓取。采用T迷宫,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干预前后学习记忆能力;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观察各组小鼠干预前后葡萄糖代谢情况;硫黄素染色观察AD模型小鼠Aβ病理学变化;电镜及JC-1探针法检测海马区线粒体结构和膜电位变化;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海马AMPK与线粒体融合蛋白和线粒体分裂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电针调控AMPK对APP/PS1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干预前采用T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显示:与野生组相比,模型组,电针组,AMPKα1敲除组,AMPKα1敲除+电针组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下降(P<0.001),四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采用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显示:(1)与野生组相比,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01);(2)与模型组相比,AMPKα1敲除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06),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03);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03);(3)与电针组相比,AMPKα1敲除+电针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06),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2);(4)与AMPKα1敲除组相比,AMPKα1敲除+电针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01);各组平均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电针调控AMPK对APP/PS1模型小鼠海马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影响干预前各组小鼠葡萄糖代谢水平结果显示:与野生组相比,模型组,电针组,AMPKα1敲除组,AMPKα1敲除+电针组葡萄糖代谢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四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电针干预后葡萄糖代谢结果显示:(1)与野生组相比,模型组与AMPKα1敲除组小鼠葡萄糖代谢水平显著降低(P=0.002,P<0.001);(2)与模型组相比,AMPKα1敲除组小鼠葡萄糖代谢水平降低(P=0.003),电针组葡萄糖代谢水平增加(P=0.007);(3)与电针组相比,AMPKα1敲除+电针组小鼠葡萄糖代谢水平降低,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29);(4)与AMPKα1敲除组相比,AMPKα1敲除+电针组葡萄糖代谢水平增加(P=0.002)。3电针调控AMPK对APP/PS1模型小鼠海马Aβ沉积影响(1)与野生组相比,模型组与AMPKα1敲除组小鼠Aβ斑块面积百分比增加(P<0.001);(2)与模型组相比,AMPKα1敲除组小鼠Aβ斑块面积增加(P=0.014);电针组Aβ斑块面积减小(P=0.004);(3)与电针组相比,AMPKα1敲除+电针组小鼠Aβ斑块面积显著增加(P=0.03);(4)与AMPKα1敲除组相比,AMPKα1敲除+电针组Aβ斑块面积显著减少(P=0.002);4电针调控AMPK对APP/PS1模型小鼠海马线粒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电镜观察海马区线粒体结构,结果显示:(1)野生组小鼠海马线粒体内嵴清晰,无肿胀,与野生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神经元内线粒体数量异常增加,其线粒体分裂增加,长度减小,部分线粒体内嵴破坏;(2)与模型组相比,AMPKα1敲除组小鼠神经元内线粒体分裂进一步增加,线粒体体积减少,且破坏增加;(3)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线粒体部分内嵴清晰,破坏数量减少,无明显异常增加,有部分线粒体发生融合。JC-1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显示:(1)与野生组相比,模型组与AMPKα1敲除组小鼠线粒体膜电位减弱(P=0.001,P<0.001);(2)与模型组相比,AMPKα1敲除组小鼠线粒体膜电位减弱(P=0.04);电针组膜电位显著增强(P=0.034);(3)与电针组比较,AMPKα1敲除+电针组小鼠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减弱(P=0.021);(4)与AMPKα1敲除组相比,AMPKα1敲除+电针组膜电位无显著差异(P>0.05)。5电针调控AMPK对APP/PS1模型小鼠海马AMPK/PGC-1α分子通路及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影响:AMPK/PGC-1α分子通路蛋白表达情况:(1)与野生组相比,模型组小鼠AMPKα1/PGC-1α通路蛋白表达降低(P=0.002,P<0.001);(2)与模型组相比,AMPKα1敲除组小鼠AMPKα1/PGC-1α蛋白表达降低(P=0.009,P=0.047);电针组小鼠表达增加(P=0.011,P=0.002);(3)与电针组相比,AMPKα1敲除+电针组小鼠AMPKα1/PGC-1α表达显著降低(P=0.009、P=0.02);(4)与AMPKα1敲除组相比,AMPKα1敲除+电针组小鼠AMPKα1/PGC-1α表达增加(P=0.01,P=0.005)。线粒体融合蛋白表达情况:(1)与野生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线粒体融合蛋白OPA1、MFN1、MFN2表达降低(P=0.044,P<0.001,P<0.001);(2)与模型组相比,AMPKα1敲除组小鼠融合蛋白OPA1、MFN1、MFN2表达降低(P=0.013,P=0.025,P=0.002);电针组小鼠蛋白表达增加(P=0.041,P=0.002,P=0.001);(3)与电针组相比,AMPKα1敲除+电针组OPA1、MFN1、MFN2表达减少(P=0.003,P=0.008,P=0.018);(4)与AMPKα1敲除组相比,AMPKα1敲除+电针组OPA1、MFN1、MFN2表达增加(P=0.171,P=0.005,P<0.001);线粒体分裂蛋白表达情况:(1)与野生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表达增加(P=0.01,P=0.004);(2)与模型组相比,AMPKα1敲除组小鼠DRP1,Fis1表达增加(P=0.025,P=0.01);电针组小鼠蛋白表达降低(P=0.048,P=0.026);(3)与电针组相比,AMPKα1敲除+电针组小鼠DRP1,Fis1表达增加(P=0.029,P=0.045);(4)与AMPKα1敲除组相比,AMPKα1敲除+电针组小鼠DRP1,Fis1表达降低(P=0.042,P=0.006)。结论:本研究表明电针激活AMPKα1/PGC1-α通路调控海马线粒体动力学,增加线粒体融合,减少分裂,减少Aβ沉积,是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效能的变化特征与相关性,探讨T2DM平衡功能、跌倒效能特征对老年人群跌倒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402例来自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及左海社区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0岁以上T2DM患者及同龄非T2DM老年人进行所有结局指标检测。评估指标包括由中文版修订跌倒效能量表(MFES)等组成
目的:观察加减复元活血汤对Pilon骨折Rüedi-Allg(?)wer II、III型术前肿胀治疗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旨在为加减复元活血汤治疗Pilon骨折Rüedi-Allg(?)wer II、III型术前肿胀提供临床依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将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胫骨Pilon骨折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跟骨牵引,抬高患肢,口服地奥
目的:通过证素理论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证型分布,为其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帮助。方法:收集福州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的IBS-D重叠FD患者120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四诊信息,提取相对应的病位、病性证素,收集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分析,探讨IBS-D重叠FD患者的中医证素、证型分布特点。结果:1.在120例患者中,男
目的探讨穴位贴磁预防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效果,通过观察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术后每分钟肠鸣音次数、便秘症状积分等来评价其效果,为穴位贴磁在预防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9年9月-2020年12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严格遵循纳入及排除标准,将88例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磁组及对照组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稳定型心绞痛(SAP)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血脂(TC、TG、LDL-C、HDL-C)等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EECP对气虚血瘀型SAP,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120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和联合组各40例。
目的观察金麦温胆汤对2型糖尿病痰瘀证不同体重患者糖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集符合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60例,按体重指数分为体重正常组(体重正常指数18.5kg/m2≤BMI<24.0kg/m2)和体重超重组(体重超重指数24.0kg/m2≤BMI<28.0kg/m2)各30例。两组均在西医常规治疗上加用金麦温胆汤治疗,连续12周。分别于0、12周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
目的:观察口服药物以及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经金麦温胆汤干预治疗后糖代谢、脂代谢的改变,以及对胃泌素、胰高糖素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集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100例,按降糖治疗方案分为口服降糖药组(Oral hypoglycemic drugs,OADs)与胰岛素组各50例,两组各随机分出20例为对照组,30例为治疗组。对照组在西医常规降糖治疗上不加用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原有降糖方案基础
目的本研究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进行神阙穴辨证贴敷,评价其对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便秘症状、临床总疗效及舒适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更有效地应用穴位贴敷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入住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部损伤科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80例患者,利用SPSS软件随机分组,将患者随
目的本研究探讨基于动静互补平衡论的功能锻炼在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疼痛、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评价其效果,以优化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方法,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或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以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关节科
目的:通过对《伤寒论》中“过渡证”理论溯源以及具体证治的研究,初步构建《伤寒论》“过渡证”证治体系,羽翼六经辨证体系,从而使六经辨证体系更加完善,更好地发挥指导临床的作用。方法:1、通过对《内经》《周易》《难经》等古籍的梳理,深入研究“时空观”“恒动观”的思想,挖掘其蕴含的“过渡证”的理论肇端。2、通过对《伤寒论》相关条文的整理,以及对历代医家研究的分析,提炼出“经-经过渡”、“经-腑过渡”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