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976nm波段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提供的泵浦光能量与掺镱光纤激光器吸收峰匹配,在光纤激光器泵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关于激光芯片的工程化研究成为近年激光器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976nm量子阱激光器为研究对象,从结构分析、仿真模拟、实验测试、等效电路建模四个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包括:第一,理论分析了有源区组分和厚度、波导层结构以及腔长、非注入窗口等参数对激光器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提升输出
【基金项目】
: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0GY-044);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0KJRC0077); xxx企业委托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76nm波段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提供的泵浦光能量与掺镱光纤激光器吸收峰匹配,在光纤激光器泵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关于激光芯片的工程化研究成为近年激光器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976nm量子阱激光器为研究对象,从结构分析、仿真模拟、实验测试、等效电路建模四个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包括:第一,理论分析了有源区组分和厚度、波导层结构以及腔长、非注入窗口等参数对激光器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提升输出功率,引入非对称波导层结构,确定了 976nm非对称解耦限制异质结(Asymmetric Decoupled Confinement Heterostructure,ADCH)半导体激光器的材料结构。从载流子的注入对腔面有源区产生热损伤机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流非注入窗口对有源区腔面的温度、光场和载流子分布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腔面有源区的温度会随着电流非注入区宽度的提高而明显降低,但当增加到60μm之后,温度的变化趋于平缓。对于60μm宽的非注入窗口,前腔面处光强从1.977×108W/cm2变为1.586×108W/cm2,降低了 19.8%,载流子浓度从 8.12×1017cm-3 变为 6.89×1017cm-3,降低了12.16%。通过电流非注入窗口的引入可以有效减少腔面处的光吸收和载流子浓度,为优化非注入窗口结构提高COD阈值功率提供了设计参考。第二,针对本文所设计的976nm ADCH半导体激光器,实测了工艺流片后的器件特性,在20℃时,器件的阈值电流为0.967A,输出功率为20.93W,斜率效率为1.22W/A,激光器的峰值波长为977.48nm;在7℃时,器件的阈值电流增加到1.32A,斜率效率下降到0.853W/A,输出功率降低到13.04W。计算得出,20~70℃时器件的特征温度为160K,光谱红移为0.4nm/℃。并测试了不同腔长的光电特性,计算得出内量子效率为96.15%,内损耗为0.129cm-1。最后,根据所设计的器件结构和特性测试结果,提取相应参数,以速率方程为基础,建立976nm大功率量子阱激光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并进行直流特性仿真。所建立的电路模型能较好吻合实际器件的LIV特性和温度特性,可为大功率半导体激光驱动电源设计提供实用的激光电路模型。
其他文献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具有方便携带、操纵简单、拓展性好等优点,目前在军事、商业、民用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无人机将面向智能化、微型化、自主化等方向发展。无线紫外光通信技术能够在复杂大气条件、强电磁干扰、无线电静默等环境下实现通信,为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通信提供保障。无线紫外光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
近年来,伴随着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信息交换的出现,OAM自由空间数据信道重构概念也被提出,通过操纵不同的OAM模式来进行交换和切换,从而实现基于OAM模式的可重构光网络,可重构的操纵多个OAM信道可以为多用户应用提供一个动态和高效的通信网络。本课题主要对OAM信息交换及信道重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包含工作如下:1.首先介绍了涡旋光束的基本原理,理论分析
靶场环境包括飞机、导弹、运载火箭、飞船等诸多试验靶场,对于靶场试验来说,靶场背景环境参数的监测必不可少,靶场环境参数决定了试验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然而面对复杂的靶场环境,如何进行多种环境参数集中采集、对于覆盖范围广的靶场环境如何进行大范围内的组网监测、对于数据如何进行远距离传输,都是靶场环境监测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LoRa无线技术、ARM嵌入式技术、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和北斗定位技术设计了一套符
有机光电探测器(Organic photodetector,OPD)具有低成本、超薄、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目前光电探测器件对长波段光的响应不足,其响应范围难以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为了拓宽器件的光谱响应范围,实现全基色响应,本论文针对活性层光谱响应范围的问题开展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平面和体异质结相结合的结构,制备了一种全基色响应的探测器件,其结构为:ITO/P
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是将门极换流晶闸管(GCT)与门极驱动电路集成在一起的新型功率器件,已经在风力发电、电力系统、机车牵引等大功率领域开始使用。因此,研究与完善IGCT测试系统,对评估器件性能、促进器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4.5kV/4kA IGCT为测试目标,试制了阻断特性测试仪,设计了动态特性测试电路并搭建了试验电路。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首先,IGCT测试系统方案的确定。分析
呼吸信号和心跳信号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信号,常见的检测仪器有智能手环、腕带和心电图。这些检测仪器都是接触式的,在对皮肤或四肢存在损坏的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检测时实施困难,也给需要经常活动或易受干扰的患者带来不便。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表明接触是新冠病毒传播途径之一,因此采用非接触式检测生命体征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毫米波雷达检测生命体征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非接触、就医舒适度高、患者体验良
生物细胞检测在疾病诊断、新药开发中应用广泛。无透镜细胞检测系统因其特有的大视野、便携性特点,在细胞即时检测领域受到关注。由于无透镜系统采集的细胞图像为透射图像,因此存在背景液体与细胞区域灰度值比较接近,细胞细节信息难以区分的问题。因此,采用非线性映射的方法,拉伸细胞和背景液体的对比度,提高细胞图像局部质量非常重要。为了实现这种非线性映射,本文设计了一种非线性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
信息产业与新型绿色能源产业是目前人类的两大支柱产业,硅单晶作为两大支柱产业的基础材料尤为重要。随着集成电路和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硅单晶的外形尺寸和晶体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硅单晶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具有非线性、强耦合、大迟滞和不确定性模型的动态时变过程,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确保晶体的品质满足实际的工业要求。因此,研究硅单晶品质预测控制具有重要价值及实际意义。本文从数据驱动建模和控制的角度,提出了
随着集成电路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应用需求的提升,集成在单块芯片上的内核和处理元件数量愈来愈多,片上节点数量的增加导致网络延迟问题已不可忽视。为了改善众核网络中时效性和灵活性不佳的问题,研究并优化NoC结构非常重要。在对比分析NoC架构及总线传输架构系统性能的基础上,重点从NoC的拓扑结构、路由算法和流控机制三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构建了多链路无堵塞可旁路环形NoC架构。首先,根据网络高吞吐量和低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活噪声与工业噪声对人们的影响逐渐加大。长期处于噪声的环境中会对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有效的降低噪声污染成为了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传统的被动降噪方法,对中低频噪声的消除作用不大,要想获得更好的降噪效果需要增加噪声吸收系统的体积。主动噪声控制方法作为一种新的降噪手段,针对中低频噪声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并且具有体积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引起了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