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意义的图书情报学(LIS)是受西方影响而产生的。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的图书馆学思想传入中国,经历长期先进图书馆学思想熏陶的早期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摆脱传统藏书楼转而瞄准国外先进图书馆。从韦棣华女士建立第一所真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到中国学者纷纷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图书馆学知识与技术,再到中国学者自己独立开办图书馆学教育学校,再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图书情报学(LIS)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中国图书情报学(LIS)走过了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现代的中国图书情报学(LIS)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与国际图书情报学(LIS)的联系和交流也更加密切。以前国内外图书情报学(LIS)之间的联系交流是以西方图书馆学的信息与知识输入为主,现在则以双方之间的学术交流为主。学术论文是学术交流中的重要部分,国内学者发表的外文文献也正体现出了中国学者在学术交流中的国际化意识。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图书情报学(LIS)学者们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情况及其在国际图书情报学(LIS)领域中的地位,本文采用文献调查的方式,调查统计了中国学者发表外文文献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参考文献著录项目的情况,本文以中国图书情报学(LIS)教育前六位的高校,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为例。利用GOOGLE SCHOLAR(Google学术搜索)、WEB OF SCIENCE.IEEE XPLORE以及ACM DIGITAL LIBRARY等搜索引擎及数据库,共获得584篇外文学术论文,8000多条文后参考文献。本文首先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这584篇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发表年代、文献类型及文献主题四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发文数量方面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在发文年代方面以2007至2009年的发文量比较突出,在文献类型方面会议论文明显多于期刊论文,在文献主题方面以数字图书馆、语义网络、电子商务、知识管理、信息检索和可视化等为主。然后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对所有学术论文中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项目格式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中存在题名项著录遗漏、出版项信息遗漏、翻译不当、出现中式文献类型标识、电子资源访问日期遗漏或著录不一致、错误使用“etc.”等问题,并且经过分析得出造成参考文献著录出错的几个原因为引文意识不够强、不熟悉或不了解国外的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及严谨性不强等。根据文献统计的总体情况表明,中国图书情报学(LIS)学者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文章还比较少,但大部分著录都是比较规范的,而发表在国际会议上的文章虽多,但对其的著录大多还不是非常规范。为了更好地激励我国图书情报学(LIS)领域的研究人员多发表著录比较规范的外文论著,国内学者需要加强国际化意识、及时跟踪最新研究进展、加强外文文献发表相关基本学术训练、增加对国外学术期刊的投稿等。本文在进行发文统计分析中,有着重点研究我国学者所发表外文的参考文献著录项目情况方面的优势,但存在缺少对青年讲师的关注、数据量不够多及层次不够深入等的不足,这些不足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