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导师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检测治疗前和治疗第14天以及治疗结束后第7天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同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的经颅多普勒(TCD)、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压的变化情况。继续验证“竹沥丹参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痰瘀同治的作用机理以及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门诊患者按照单双号次序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1次;治疗组:予以“竹沥丹参饮”(竹沥丹参饮组成:鲜竹沥水20ml、石菖蒲15g、丹参30g、降香10g、葛根30g、首乌15g、泽泻15g、山楂15g、槐米15g、白芍15g)由我院制剂室自制,日2次,早7点,晚5点各空腹服用200ml。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治疗前和治疗第14天以及治疗结束后第7天的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和治疗第14天的经颅多普勒(TCD)变化情况及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两组临床疗效综合评定比较:治疗14天后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70%;经Ridit分析,P<0.05,二者有显著差异性。②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治疗14天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结束后第7天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③TCD(经颅多普勒)流速的比较:治疗14天后,治疗组BA、LVA、RVA的Vp的流速改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有显著差异性。而Vm,Vd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0.05)二者无显著差异性④血脂血流变的比较:治疗组的TCH、TG、全血粘度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说明治疗组明显有降血脂,血粘度的作用。LDL-C、纤维蛋白、细胞比积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血压的比较:经过观察得出治疗组舒张压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收缩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沥丹参饮”能明显改善VBI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双向调节大脑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减少眩晕症状的复发,有明显的降血脂,降血粘度作用,降低舒张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