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框架语义学主要研究说话人如何根据概念结构去理解句中词汇项的语义内容,这一理论为认识和描写语义结构提供了极大指导。语义结构研究通常以词项研究为基础,进而对短语、句子甚至语篇进行分析研究,这对于我们理解语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框架语义学研究多集中在单文本或单语言文本中框架理论的验视,鲜有对多个译本进行框架研究,更鲜有从宋词相关的框架语义学的研究。且前人研究中尚无从框架语义学视角下探讨宋词原词与多个英译本中的时空特征研究,所以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正是对此方面研究的一种尝试。本文以框架语义学理论为指导理论,选取《宋词三百首》中“怀古”、“思乡”、“抒情”和“赏景”四类词各一首(《苏幕遮》、《江城子》、《诉衷情》、《青玉案》),以及每首词对应的三种英译本(许渊冲、卓振英、网络无名氏)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词语)、中观(短语)和宏观层面(句子),对比分析了宋词原文与对应英译本在时间框架、空间框架、时空结合框架中的显隐性赋值和构式配置。本文中框架赋值指阅读或翻译原文框架过程中激活的框架成分或“空位”(如单复数、时态、格等因素),如果阅读译文所激活的时空框架成分与原文成分保持一致则为显性赋值,反之如果阅读译文增加或减少了原文部分时空框架成分,则为隐性赋值。构式配置指为了与原文时空框架所激活的框架成分保持一致,在目的语中对相应时空框架成份进行调配、重组或筛选,完成时空框架的语义赋值。研究发现:第一,从微观、中观到宏观层次的框架对比中,原文和译文的框架语义得到不断补充或完善,时空框架的显性赋值从微观、中观到宏观的层面逐步递增,而隐性赋值则则因原文和译文的语义成分不断完善而逐步递减。第二,因原文作者和译文作者的观察视角不同,译文即使能成功激活时空框架的显性核心元素,其所激活的框架元素与原文显性框架元素并非完全对等,即存在扩大或缩小框架元素语义范围、子框架相互转换、时空框架成分前置或后移等现象。第三,在微观层次上,与原文相比,英译文本中单复数、时态、人称等因素则以显性语法标记表征;同时,译文使用的句法结构与原文不同,导致译文增加、减少或省略原文时空框架的部分语义内容。第四,在中观层次上,原文时空表达的词组在译文中衍生为小句且多做句中状语。第五,在宏观层次上,原文句式简单、语义隐晦,译文则句式复杂(多复杂句或复合句)、语义显明。宋词原文与译文的时空框架赋值和构式配置的异同,与英汉两种语言的认知基础与语用习惯息息相关。不同译者视角差异也会对译文时空赋值与配置产生影响。本文从框架语义学视角研究宋词英译的时空框架,对宋词原文与英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