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地区CSFV与PRRSV流行情况调查与PRRSV标记毒株的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wei3330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我国猪群中暴发一种以高热、腹式呼吸、咳嗽、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眼分泌物增多等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最初对该病的病因没有明确定论,故将之定名为“猪无名高热”或“猪高热病”。为了研究“猪高热病”中主要病毒性病原在国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瘟病毒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PRRSV国内流行株与国内外其它毒株间的遗传演化关系。在对病原基因组本身认识加深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学手段获得了一株PRRSV标记毒株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免疫实验研究;进一步对PRRSV活病毒载体疫苗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本研究为我国猪群中主要病毒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PRRSV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奠定了理论基础。本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中国部分地区猪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了研究中国猪瘟病毒(CSFV)的分子流行病学,本试验用巢式RT-PCR检测2008年1月到2011年3月送检的不同猪场病料,并对其中103个CSFV分离株的E2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毒株分属1群的1.1亚群和2群的2.1和2.2亚群,没有3群毒株存在。2.1亚群毒株为优势流行毒株,流行范围覆盖大陆绝大部分地区。这些结果丰富了国内CSFV基因变异情况的数据,将为新的诊断方法的建立、流行病学监测以及有效的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理论基础。2、中国部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来自2006-2010年中国15个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疑似猪繁殖与呼吸合征(PRRS)发病猪场的送检病料进行猪繁殖与呼吸合征病毒(PRRSV)的检测,并对其部分ORF5基因进行测序,以确定当前PRRSV在中国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PRRSV在中国的遗传变异规律。使用RT-PCR的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PRRSV检测,并对PRRSV检测呈阳性的69份病料进行ORF5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1196份病料中共检测到247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0.7%。对ORF5序列进行分析表明,69株PRRSV毒株序列均属于2型,与GenBank中高致病性蓝耳病(HP-PRRSV)参考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4.0%-100%。所测序列与PRRSV参考株一并,共可分为5个亚型,亚型Ⅳ与HP-PRRSV遗传距离最近。同时,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69个毒株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散在性,来源于不同省市的PRRSV毒株的遗传关系存在交叉,病毒分型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地域性;PRRSV在中国的流行株为HP-PRRSV, PRRSV在目前中国的遗传演进相对稳定。3、PRRSV中国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在国内的遗传变异情况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在上一章研究的基础上,对一株国内分离株JS0922株进行了全基因组的序列测定。根据ATCC VR-2332标准株和JX143高致病性蓝耳病代表株的序列设计引物,对1株2009年的PRRSV江苏分离毒株JS0922全基因进行了分段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拼接后,得到病毒的全基因,然后进行序列的比对分析。分析数据显示,PRRSV JS0922株属于基因2毒株,它与2006年以前的分离株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与国内早期BJ-4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仅为89%;而与高致病蓝耳病病毒(HP-PRRSV)的同源性较高,达98%以上。就基因组各开放阅读框而言,JS0922的ORF3、ORF4基因变异较大,ORF6则较为保守。分析发现,JS0922基因组具有HP-PRRSV的分子特征,但部分位点氨基酸的突变明显区别于HP-PRRSV。综上,JS0922毒株发生了部分变异,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但总体上划归于HP-PRRSV演化中的一个分支,属于目前国内PRRSV的优势流行株。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结构蛋白N蛋白N端非必需区的研究为了确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ucleocapsid (N)蛋白N末端非重叠区域的非必需区的范围,我们在单纯将PRRSV ORF6与ORF7重叠区拉开的背景质粒上进行了系列研究。本实验参照骨架质粒p7PNX的序列设计引物,选取其N蛋白N端从起始密码子之后的氨基酸进行系列缺失,构建一系列缺失突变体。通过转染BHK-21细胞进行病毒拯救,确定在ORF7无重叠区的情况下,N末端的2-7位氨基酸对于病毒的感染性是非必需的。对缺失体盲传后发现,缺失区域在体外遗传性能稳定。对缺失体进行多步生长曲线和空斑实验,发现缺失体生长动力学和空斑形态学特征与野生型相似。本研究首次确定了2型PRRSV的N蛋白non-overlapping背景下N末端的缺失区域,为进一步解析N蛋白结构与功能、创制新型基因工程标记疫苗奠定了基础。5、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结构蛋白N蛋白标记毒株的构建及初步免疫实验研究当前的PRRSV疫苗对疫苗免疫猪和自然感染猪上无法提供血清学鉴别。因此,我们需要利用新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的,更为有效的疫苗。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我们构建了一个基因标记毒株—v7APMa,该候选株的核衣壳蛋白与野生毒株(vAPRRS,2型PRRSV)有所差异,v7APMa在体外的细胞培养中显示了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并且其基因标记的病毒特性在子代病毒中能够很好的得到复制。在体内感染实验中,标记病毒v7APMa和亲本病毒vAPRRS一样,能够诱导感染猪产生相当水平的抗N蛋白抗体,也能诱导相似滴度的中和抗体。同时,两组免疫组仔猪血清中的IL-4和IFN-γ的含量也明显升高。说明标记病毒和亲本病毒一样,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v7APMa感染猪在在感染后14天能够产生抗基因标记特异性多肽的抗体。但是vAPRRS和对照组在整个过程未能产生针对基因标记特异性多肽的抗体。说明诊断ELISA方法能够区分vAPRRS病毒和标记病毒v7APMa。在实验28天PRRSV强毒株JX143攻毒后,对照组出现典型的PRRS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眼睑水肿,流鼻涕,咳嗽,皮肤发红等临床症状,且在攻毒后11天和14天分别有1头仔猪死亡。而v7APMa和vAPRRS免疫的猪体温也有体温升高,但持续时间短,临床症状较轻,无猪只死亡。说明vAPRRS和v7APMa均可以对异源毒株JX143攻毒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新的方法制备出的基因标记毒株为PRRSV标记疫苗的创制提供了新的思路。6、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活载体疫苗候选株的构建及其病毒学特性的研究为了获得以PRRSV作为活病毒载体的疫苗候选株,并探究在PRRSV的ORF4与ORF5之间运载外源蛋白基因的可行性,本实验将(equine arteritis virus, EAV)的ORF4嵌合入PRRSV基因组中,经PCR、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筛选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APRRS(EAV4)。转染对数生长期的BHK-21细胞,拯救获得了重组嵌合病毒vAPRRS(EAV4)。经MARC-145连续传代,证明其基因组在体外可以稳定遗传。Northern-blot、亚基因组测序和间接免疫荧光表明,PRRSV自身基因组可完成复制、转录、翻译各过程,但嵌合入的EAV的ORF4没有转录的发生。对嵌合体进行多步生长曲线和空斑实验,发现嵌合体生长动力学和空斑形态学特征与野生型相似。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动脉炎病毒各个结构蛋白的功能、开发新型PRRSV活载体疫苗、标记疫苗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将非线性优化问题转化为非光滑方程组求解,在映射的光滑性不能满足文[5]关于广义Newton的收敛性理论的条件下,我们以较弱的条件,证明了广义Newton法对于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的
若给定任意1个首1实系数n次多项式f(a),都存在1个实矩阵B∈Q(A),使得B的特征多项式为f(λ),则称A为谱任意符号模式。如果1个谱任意符号模式的任意非零元被零取代后得到的符号模式不是
定员定编是人力资源管理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工成本逐年增大,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航空制造产业在数字化制造、自动化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生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开发新能源和节约现有能源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积极发展建筑保温材料,节约建筑能耗,是实现社会节能的重要方式之一。相变保温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节
赣薯2号是江西省红壤研究所选育的一个食用水果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生食口感佳,市场需求好,发展潜力大,但欠缺的是与其相配套栽培技术。本研究以赣薯2号为材料,在江西省丘陵红壤旱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得以平稳前进的关键,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显的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因此必需注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基础及
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采集禾本科和豆科等12种牧草,应用美国康奈尔大学净碳水化合物和净蛋白质体系(CNCPS)提出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分类方法,计算出饲料粗蛋白质中的PA、PB1、PB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利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还可以为国家和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未来。高职院校应从专业建设层面对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行动策略来看,高职院校要以结构效益为目标,动态设置专业;以人才效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