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林匹克公园的赛后开发利用历来都是奥运会主办城市非常棘手的问题。它不仅是单一的场馆利用问题,更是一个城市区域发展问题。如果规划合理、赛后开发得当,它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反之则成为城市发展的“包袱”。悉尼奥运会被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为“最好的一届”,但也难以避免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占地广阔、投资巨大的奥林匹克公园在赛后一度处于严重亏损状态。2004年主体育场出售了冠名权、引进了职业联赛,公园的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并逐步走上了正轨。本文对悉尼奥林匹克公园赛后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分析其问题和成功经验,旨在对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奥林匹克公园规划和赛后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悉尼奥林匹克公园从规划建设、管理体制、资源开发情况、经营项目、收益分析、功能布局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的管理体制采取了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公园管理局、业主三方共同管理的政企结合的方式。公园内的主体育场、主体育馆和奥运村的建设和运营采取了PPP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私人企业相互合作支持的模式。2.悉尼奥林匹克公园注重体育场馆多功能用途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集体育、娱乐、文化、休闲、科教、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3.悉尼奥林匹克公园根据各个区域的自身特点和功能定位进行了功能布局。公园用地成为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基地、发展环境教育和科研的场所、市民休闲旅游之地。纽因顿军械库成为公园的艺术中心。中心区则根据场馆分布、区位特征以及公园的发展定位被划分为九个功能区。4.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目前经营效益有所好转,对政府的依赖逐年减小,但仍未达到收支平衡。5.悉尼奥林匹克公园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赛后开发利用既重视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6.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场馆布局过于集中和赛后初期准备不周是导致赛后公园严重亏损和运营难度加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