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确定集响应波动约束的鲁棒波束形成技术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b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阵列信号处理中,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是普遍要考虑的任务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依赖于数据的传统波束形成算法能维持感兴趣信号的幅度响应为1并抑制干扰。但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由于阵列和传播环境存在非理想性,传统波束形成技术的性能会严重下降。其原因在于感兴趣目标被当做干扰而受到抑制。很多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被提出来以增加波束形成器的鲁棒性。在这些技术中,对角加载是一种很流行的鲁棒算法。对角加载技术在Capon波束形成器的目标函数中增加了权值向量的范数约束。本质上,对角加载技术相对于在输入端注入人工白噪声以降低输入信噪比。这样能够降低波束形成器对导向矢量误差的敏感性。为了克服传统对角加载算法的缺点,很多文献考虑导向矢量的不确定集以便明确计算对角加载算法中的加载量。在本论文中,主要有以下三个贡献:(1)我们证明了不确定集中的幅度响应波动约束条件可以转变为权值向量的范数约束,其中权值向量范数的最大值跟不确定集的大小和阵元数目有关。(2)为了抑制干扰,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鲁棒线性约束最小方差算法,其可以看做是将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和范数约束Capon算法结合起来。同时我们推导出与这种算法对应最优化问题的闭式解。(3)当我们无法获得干扰的方向信息时,我们提出了一种使用旁瓣抑制的鲁棒算法。在合理选择参数的前提下,可以使用CVX软件包求解相应的最优化问题。我们将论文中提出的算法跟其他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进行了对比。在相同场景中,仿真结果表明论文所提出算法比其他测试算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地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节能、降耗、减排成为了大势所趋。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高速发展,日益壮大的网络规模,数以千万的基站数目,将通信行业的耗电量推向了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以及“物联网”概念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以2.45GHz频段为主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外刚刚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获得更大的性能优势,往往需要准确的估计出无线信道参数。目前常用的信道估计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类:基于训练符的信道估计方法、盲信道估计方法和半盲信
人脸检测是计算机确定待测图片中人脸的位置、大小的一种技术,同人脸识别相结合共同构成自动人脸检测与识别系统,在身份鉴别和权限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人脸检测与识别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作为对未来信息化影响巨大的技术之一,其研究前景广阔,应用空间巨大。在实际应用中,观测者最关心的就是传感器网络中特定事件的发生地点以及传感器网络监
LTE-A系统在数据速率、频谱效率、时延等方面具有比LTE系统更高的需求。为了达到LTE-A的性能要求,3GPP提出了多用户MIMO、多点协同、载波聚合和中继等增强型技术。其中,中继
当今社会,由于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像系统因为其直观性、可靠性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和普及。由于系统设备的物理局限性、传输介质的局限性和
多摄像头的智能化视频监控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这样的系统综合性强,涉及到图像处理、通信技术、工业控制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本论文旨在构建一个多PTZ摄像头的
在多元化的大数据网络时代,人们构建了由通信结构、管理层、存储部件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的存储区域网路(SAN)来解决网络中的大数据传输和存储的问题。但由于现有的网络中同时存
异步DS-CDMA通信方式拥有诸多优点使得很多通信系统采用这种通信方式。WCDMA移动通信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异步DS-CDMA系统。当移动用户处于高速移动状态时,WCDMA通信系统缺乏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