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收集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例,随机等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病人的年龄、体重、性别比、心功能、LVEF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依达拉奉0.5mg/Kg在麻醉诱导后5min(切皮前)加入体外循环机心脏停跳液内;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灌注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无显著差异。两组分别在下列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标本:(1)麻醉诱导后5min(切皮前)(T1);(2)体外循环结束时(T2);(3)CPB停机后8小时(T3);(4)CPB停机后24小时(T4)。检测血浆LDH、CK-MB、cTnI、SOD、MDA的含量;并于体外循环下主动脉开放后15min在患者右心耳缺血区中央部位取1.0mmXl.0mmXl.0mm心肌标本(对照组取相应部位心肌)送我院神经内科电镜室作透射电镜心肌超微结构观察。同时观察记录两组病人的体外循环总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循环时间、术中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24h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4h内多巴胺平均剂量。结果:1两组间体外循环总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循环时间(min)均无显著差异(P>0.05)。2术中心脏自动复跳率:实验组为73.33%,对照组为26.67%,实验组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术后24h内心律失常发生率:实验组组为20.00%,对照组为66.67%,实验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4术后24h内多巴胺平均剂量:实验组4.06±1.08ug.kg-1.min-1,实验组为75.93±1.49ug.kg-1.min-1,实验组术后24h多巴胺平均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5组内比较:实验组LDH、CK-MB、cTnI分别在T2、T3、T4均较T1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LDH、CK-MB、cTnI分别在T2、T3、T4均较T1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组间比较:两组间LDH、CK-MB、cTnI分别在T1无差异(P>0.05),但实验组LDH、CK-MB、cTnI分别在T2、T3、T4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6组内比较:实验组SOD在T2、T3、T4较T1均降低,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或0.01),MDA在T2、T3、T4较T1均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SOD分别在T2、T3、T4较T1均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MDA分别在T2、T3、T4均较T1均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组间比较:两组间MDA、SOD在T1无差异(P>0.05),但实验组SOD分别在T2、T3、T4较对照组均增高,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MDA分别在T2、T3、T4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7心肌的超微结构观察:实验组心肌纤维排列较规则连续,Z线清晰,线粒体结构较完整、清楚,嵴排列较有序,嵴间隙较明显;对照组心肌纤维排列明显错乱,部分或全部肌纤维断裂、溶解,Z线模糊,线粒体肿胀明显,并见空泡样变性。实验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血浆LDH、CK-MB、cTnI和MDA水平,提高SOD活性,并能显著减轻心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