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活动具有时序性,这是源于构成教育活动的教育要素的动态性和发展性。这些教育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教育资源。通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教育要素所构成的教育活动现象中,都有着一定的时空定位及规律。笔者将教育过程中教育要素内部及要素之间的时空定位与规律总结为教育时序。同时,针对另一类教育乱象,如神童教育、速成教育、超常教育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这些教育乱象主张的教育模式出现了若干可观的教育效果,在某种意义上也确实迎合了现今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对市场经济带来了一定刺激,但很多弊端也随之而来,例如教育效果的不稳定,教育效果与最初预期的偏离,甚至毫无教育效果等。其原因除了一些显性的(如:教育目标过于功利、师资力量过于薄弱等)之外,还有一个隐性的原因,那就是违背了教育时序规律。本文在借鉴其他研究者关于教育规律方面的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从“教育时序”的内涵及特点,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时序”体现、违背时序的教育现象剖析、教育时序的启示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首先,笔者阐述了“教育时序”的内涵,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要素内部及要素之间的时空定位和规律,同时揭示了教育时序的若干特点:即客观性、内隐性、复杂性、长效性、弹性等。然后,从正面解读了教育过程中主、客体教育要素所蕴含的时序规律。接着,从反面分析了违背时序规律的教育现象,如超常教育、速成教育和其他的躐等教育现象等。最后,综合正、反两方面的论述,由此得出教育时序对于教学活动的启示:要坚持理论引导与法律约束相结合;营造稳定性与灵活性兼容的政策环境;统合主、客体教育要素的时序要求;坚持“三个协调”相结合的原则;把握好时序影响的连续性与一致性。我们既要认识和遵循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时序规律,也亟需杜绝违背教育时序规律的教育模式。只有科学合理地将教育时序融入到教育活动中,才能在实施教育活动时使得个体身体和心理协调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个体学习与社会化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