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传统乡村由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向以工业、服务业等为主的经济方式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传统的城镇化过程给城镇居民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并导致城乡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为核心,统筹兼顾为手段的新型城镇化应运而生。新型城镇化过程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尽力从人民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各方关系,尽力提高人民对城镇化的满意度。本研究着力于探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变化,研究采用邢占军的《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和自编新型城镇化调查问卷对河南省多个市区的城乡居民进行了研究。研究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8份。经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不同性别被试在总体幸福感上的差异不显著t(898)=0.11,p>0.05,然而在知足充裕体验、社会信心体验和身体健康体验维度上男女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性别对居民幸福感与收入满意度之间关系存在调节作用,对城镇居民满意度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关系也存在调节作用。城乡居民在总体幸福感上的差异不显著t(898)=0.79,p>0.05,但在知足充裕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自我价值体验和身体健康体验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户籍对城镇居民满意度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2012-2014年3年间居民的幸福感有了显著的提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性别、学历、户籍等众多的影响因素影响居民幸福感。(2)城乡居民在知足充裕体验、社会信心体验、自我价值体验、身体健康体验上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城乡居民对居住满意度、收入满意度、医疗满意度、环境满意度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的影响。(3)2012-2014三年间居民的幸福感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收入满意度、医疗满意度、环境满意度上也有显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