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患者常并发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社会与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受许多因素影响(如高血压、血脂、年龄、文化水平等),且临床观察发现,在具有相同或类似危险因素情况下,同样的脑损伤却引起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一些研究表明,雌激素治疗能够改善老年女性的认知功能,而雌激素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体内雌激素的最终效应不仅取决于雌激素本身的分泌和代谢,还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ERα和ERβ)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发挥生理效应。而不同的ER基因型与不同个体内ER基因的表达和激素结合活力密切相关,影响体内雌激素的最终生理效应。最近国内外的研究显示,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有关,并与正常老年女性的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重要的是,这种基因型与卒中的危险性独立于包括糖尿病等在内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在排除卒中伴冠心病患者后,这种相关性基本不变,提示遗传因素参与了卒中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但ERα基因多态性与卒中人群认知功能障碍有何关系未见报道。本研究首先比较了ERα基因多态性在正常和卒中人群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ERα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ERα基因多态性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早期干预提供实验与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正常人群为568名汉族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63.48±11.16岁,男性358人,女性162人;脑卒中组为2001.12~2005.12在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急性脑卒中的535例住院患者,平均65.45±11.27岁,男性298人,女性182人。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研讨会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诊断。研究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分别进行DNA片段特异性扩增和限制性酶切(XbaI、PVuII),并鉴定其基因型,分别计算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采用MMSE和SECF方法评定卒中人群认知功能,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结果:1、重庆地区两性正常人群ERα基因型以Pp型、xx和ppxx型最多,女性中未检测到ppXX型,两性间ERα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2、卒中患者ERα基因型以Pp型、xx型和ppxx型最多,两性卒中人群XX型基因和等位基因X的分布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3、MMSE检测显示认知功能异常率24.8%,男女卒中认知功能异常者的XX型基因和等位基因X的分布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女性卒中认知功能异常者Pp型基因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4、SECF检测显示认知功能异常率50.2%,女性认知功能异常者X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认知功能正常者,女性SECF异常者中未检测到XX型;分量表回忆2异常者的Pp型的分布频率高于正常者;分量表临摹和类同异常者的Xx型分布频率低于临摹和类同正常者;男性SECF异常者的XX型基因和等位基因X的分布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5、年龄、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C和LDL与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Pp基因型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是PP基因型的3.81倍。结论:1.重庆地区正常人群ERα基因型以Pp型、xx型和ppxx分布最多,2.卒中患者ERα基因型以Pp型、xx型和ppxx最多,XX型基因和等位基因X是卒中的易感基因。3.年龄、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C和LDL是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4. XX基因型、X等位基因是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易感基因或通过脑卒中后脑损伤间接影响认知功能;Pp型基因是女性患者独立于卒中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易感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