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比较羟考酮或者地佐辛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剖宫产PCIA的临床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以期找到更适合剖宫产患者的术后镇痛方式。方法:选择本院行剖宫产术患者40例,标准为ASAI-II级,足月单胎,年龄20-38岁,体重60-80kg。排除妊娠合并症、椎管内麻醉禁忌、精神障碍以及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组(地佐辛组)和O组(羟考酮组),每组20例。术前访视时告知患者PCA装置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正确的VAS疼痛评分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部位为L2-3或L3-4间隙,穿刺成功后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2ml,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麻醉效果欠佳时经导管硬膜外给入1%的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混合液5-10 ml,手术结束后分别接PCIA泵。两组镇痛泵配方分别为:地佐辛30mg+酮咯酸氨丁三醇180m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100ml(D组);羟考酮30mg+酮咯酸氨丁三醇180m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100ml(O组)。术后使用VAS评分法对产妇术后1h(T1)、4h(T2)、12h(T3)、24h(T4)、36h(T5)及48h(T6)这6个时间点的静息疼痛和动态疼痛进行评分,同时进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并记录所有患者开始泌乳的时间及各个时间段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和孕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静息VAS评分在T1、T5、T6时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时点D组的静态VAS评分高于O组静态VAS评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态VAS评分在T1、T2、T5、T6时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时点D组的VAS评分要高于O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T1-T6时间段D组泵按压总次数要多于O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4时点(即手术结束后前24小时),D组泵按压次数要多于0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T6时点(即手术结束24小时以后),两组患者泵按压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T1-T4时间段的按压次数都多于T4-T6时间段的按压次数,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5)两组患者中,羟考酮组恶心呕吐多于地佐辛组,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开始泌乳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均无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在剖宫产患者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中,地佐辛或者羟考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镇痛均安全有效,但是在术后疼痛较重的前24小时,羟考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镇痛的效果优于地佐辛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泌乳时间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