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ow-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LMW-GS)是小麦种子储藏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麦的营养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LMW-GS基因位于Glu-3位点,该位点基因拷贝数变异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利用微滴式数字PCR仪分析Glu-B3、Glu-D3位点LMW-GS基因拷贝数变异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Gen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ow-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LMW-GS)是小麦种子储藏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麦的营养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LMW-GS基因位于Glu-3位点,该位点基因拷贝数变异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利用微滴式数字PCR仪分析Glu-B3、Glu-D3位点LMW-GS基因拷贝数变异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GeneBank中小麦LMW-GS基因序列、六倍体小麦参考基因组数据库和二倍体、四倍体小麦材料通过DNAMAN、Primer软件和PCR、荧光定量PCR设计并验证了 Glu-B3、Glu-D3位点LMW-GS基因专一性引物和探针。2.以单拷贝基因质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Case)为内参基因,利用微滴式数字PCR通过探针法分析了 231份小麦材料Glu-B3、Glu-D3位点LMW-GS基因拷贝数变异,结果表明:两个位点基因拷贝数最高均为9,最低均为3,Glu-B3、Glu-D3位点基因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5.16和5.03,变异系数分别为30.90%和31.37%;30.74%品种Glu-B3位点和27.71%品种Glu-D3位点基因拷贝数均为4。3.小麦Glu-B3、Glu-D3位点基因拷贝数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均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与抗病防御密切相关。异分支酸合成酶(Isochorismate synthase,ICS)是植物水杨酸合成途径的重要基因,包括ICS1和ICS2。其中ICS1起到主要的作用,负责将分支酸转化为异分支酸。ICS1基因在猕猴桃中的功能还未报道过,也没有验证过。通过对猕猴桃转录组数据的分析,在猕猴桃溃疡病侵染的叶片中,ICS1基因上调表达,在
本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两类微分差分系统的稳定性开关,第二部分讨论中立型泛函微分方程正周期解的存在性。 稳定性开关是泛函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无论是理论本身还是它的应用都有广泛的前景,本文的第一部分(第2章、第3章)分别讨论两类二阶滞后型微分差分系统的稳定性开关,通过分析特征方程的特征根,我们给出了存在稳定性开关现象的实用而又易于验证的代数判据,并利用计算机模拟验算了一个具
多肽组学是一个新兴领域,是对生物样品中所有的肽进行全面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科学,利用多肽组学方法发现生物体中的活性肽以及分析它们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各种胁迫,玉米纹枯病是导致玉米严重减产的病害之一。为了研究植物感染纹枯病时自身多肽发生的变化,我们以长至六叶时期的玉米苗为研究材料,以立枯丝核杆菌R.solani进行侵染,在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后,采用定量多肽组学方法,鉴
文章基于移动医疗的发展背景对该行业进行概述,针对行业中的领先企业M公司进行介绍,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企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在资产评估工作方面,文章从资产评估三大方法在移动医疗企业价值估计的应用角度进行了分析,运用收益法对行业内M公司进行了价值评估。
玉米是我国以及世界上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但其产量和品质经常遭受到各种非生物胁迫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极端高温给玉米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已成为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降低的主要逆境因子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lncRNA和miRNA等非编码RNA分子在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非编码RNA分子在高温胁迫应答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尤其对于其遗传调控网络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玉米自
香榧果为我国稀有的干果,种仁富含脂肪、蛋白质和10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不仅香脆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且还具有杀虫,消积,润燥的功效,为干果中的珍品。本实验以香榧种实为试材,主要探索香榧果实生长及种实品质形成规律。对比了不同工艺对香榧品质的影响和安徽主要六种香榧产品的内在成分分析,采用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的差异;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分析香榧种
位于黄淮海南部的皖北平原是我国粮食重要产区之一,砂姜黑土为该地区主要耕作土壤类型,黏、涝、渍、旱及土壤有机物质含量低等特点是该区土壤固有属性。该地区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减少秸秆资源的焚烧和浪费,该地区将秸秆用于还田来改善该区土壤理化特性,增加土壤肥力,促进该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并提升产量。本文通过2016-2017两年试验,探究麦-玉秸秆还田后对该地区砂姜黑土土壤结构和0-40 cm各土层土壤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