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县位于广西东南部。横县平话是桂南平话的代表点之一,前人关于横县平话的研究较少。研究的成果一般是采用传统口耳听辨四声比类的方法得出的,语音的研究也局限于音系介绍、与中古音进行对照等方面。本文以横县陶圩平话作为考察对象,采用实验语音学的声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其单字调和双字调,以期在此基础上把加深研究的深度、拓展研究的广度。本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综述目前汉语方言单字调、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方面的成果和进展以及横县平话语音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横县陶圩平话音系”,简单介绍横县陶圩的地理位置,并简要概述横县陶圩平话音系以及声母、韵母以及声调方面的特点。第三部分“横县陶圩平话单字调的声学实验”,从音高和时长两个角度研究横县陶圩平话的单字调。先交代实验材料、方法及实验过程,本文采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进行声学分析,用Praat脚本程序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值法对音高数据进行归一化,转化成传统的五度值。具体的方法是先获取单字调的基频、时长等声学数据,然后进行归一,画出单字调和音节时长的格局图。实验得出单字调格局为阴平34,阳平13,阴上33,阳上22,阴去454,阳去41;上阴入4,下阴入33,上阳入2,下阳入丝,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不太一致。时长模式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下阳入>下阴入>上阳入>上阴入。第四部分“横县陶圩平话双字调的声学实验”,从音高角度研究横县陶圩平话双字组的连读变调情况。先交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过程。首先获取双字调基频声学数据,然后进行归一,转化成五度值。再根据具体的图表数据分类讨论每个调类双字组前后位置上的变调情况,从中归纳出双字组的连读变调模式。最后从类型学的角度,探讨横县陶圩平话双字组连读变调的类型和条件。横县陶圩平话100种双字连读组中,有82种连读变调模式,其中有66组产生了连读变调。变调的类型有调位性变调和非调位性变调两大类型,其中,调位性变调又可细分为异化型连读变调、中和型连读变调、简化型连读变调和自身交替型连读变调,以中和型连读变调为主。曲折调型的阴去(T5)和阳声类舒声调(T2、T4、T6)的变调颇具特色。最后一部分“结语”,总结整篇论文的研究结论,指出本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包括横县陶圩平话单字调声调格局和调长的表现及特点,双字组连读变调模式及类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