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的总的看法和认识。这些不同看法会影响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作出选择和判断,决定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方向。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贵阳市中学生物教师的课程取向进行研究,并比较不同学校类别、年级、性别、教龄、学历及参加新课程培训不同次数的教师在课程取向特点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教师对五种课程取向的认同度都比较高,其中对认知过程课程取向认同度最高。对认知过程课程取向的认同度:教龄高的教师显著高于教龄低的教师;学历高者显著高于学历低者;参加过新课程培训者显著高于未参加培训者;高中教师显著高于初中教师。对科技发展课程取向的认同度: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重点中学教师显著高于普通中学教师;参加过三次及以上新课程培训的教师显著高于未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对人文主义课程取向的认同度:学历高者显著高于学历低者;初中教师显著高于高中教师;参加过新课程培训的教师显著高于未参加过培训者;16—20年教龄段的教师最高。在社会重建课程取向上:参加过1—2次新课程培训的教师对其认同度最高。对学术理性主义课程取向的认同度:学历低者显著高于学历高者;未参加过新课程培训的教师显著高于参加过培训的教师。该研究结果可为贵阳市中学生物教师提供了一个认识课程的角度,教师们可以将其作为一面镜子或作为一个工具来认识和分析具体的课程,对中学生物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