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北朝是中國古代墓誌的發展與繁盛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墓誌取代墓碑,在墓葬活動中被廣泛應用,形制逐漸固定,數量不斷增多。據統計,目前已見北朝墓誌1400餘方。墓誌文記載了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朝是中國古代墓誌的發展與繁盛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墓誌取代墓碑,在墓葬活動中被廣泛應用,形制逐漸固定,數量不斷增多。據統計,目前已見北朝墓誌1400餘方。墓誌文記載了北朝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情況,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加之保存完好、字跡清晰可辨,隨著近年不斷有新材料出現,墓誌文獻逐漸受到史學者的重視。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墓誌進行整理與研究,主要有圖版著錄、誌文著錄、釋文圖版并錄、墓誌目錄檢索、墓誌史學研究等類別。北朝墓誌研究方向廣泛,著錄書籍繁多,相關人物查找不便,從而使編制北朝時期墓誌人名索引成為學術研究的需要。本文緒言部分是對北朝墓誌人名索引相關問題的總論。內容包括研究範疇的闡釋、選題意義的論述、人名索引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寫作方法和內容的創新。正文部分是北朝墓誌人名索引。本文在日本學者伊藤敏雄《魏晉南北朝墓誌人名地名索引》北朝部分人名索引的基礎上,廣泛收集其他材料,進行補充編1。本索引按照筆畫排序,有三個部分:人名、人名所在墓誌、著錄墓誌的著錄書目及文章等信息。文末附錄為本索引的目錄以及伊藤敏雄所引墓誌出處增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pAkt、Skp2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肝细胞癌及21例正常肝组织中pAkt、Skp2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分析
两宋时期辨伪学发展、帝王的推崇和学者关注,以及传拓技术的进步,共同推动了金石学之兴盛,《宝刻丛编》就是成书于两宋金石学成为显学的背景之下,其是南宋书商陈思自编自刻的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和p27在老年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老年HCC及对应癌旁组织中β-Cateni
血脑屏障的是人体自然屏障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阻止有害物质通过颅内血管进入脑实质,并同时辅助排出脑内代谢物质等。对相当多的颅内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血脑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
<正> 长期遭受冷落或责难的《原野》近年倍受青睐了。研究它的论文颇有几篇,几部曹禺研究专著设专章专节论述它,对于它的总体评价也由“最失败”之类的贬斥而变为“基本上是
当前,“造血式”精神扶贫成为新时期治理贫困的长效机制和主攻方向。对于精神扶贫,要淡化“贫”字,减少对贫困对象标签化式的问责;要突出“扶”字,对精神扶贫为什么要“扶”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P27和skp2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27和skp2在60例肝细胞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0例肝细胞癌P27的阳性表达率为2
北魏时代有一个奇特的风俗,即遇有重大事件时,当事人要亲自铸铜像以占否泰。尤其是每当在册立皇后的时候,将被册立的数名候选妃子们都要铸造一尊铜像,以铸像的成败来决定册立
目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虽采用手术或介入等综合治疗,仍是我国第二位癌症死因。明确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