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机制研究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热点。本课题组前期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现染色体2p24.1区域中的rs2123536多态位点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提示该区域中的WDR35基因可能为CAD易感基因。我们的前期实验也发现WDR35基因在单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高,提示其参与内皮细胞或单核细胞的表型调控。然而WDR35基因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分子机制还未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体内外的功能研究揭示冠心病易感基因WDR35在调控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具体作用和潜在机制,以期为冠心病的精准防控提供证据。方法:1.利用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样本,通过qPCR技术检测WDR35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且在低氧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中通过qPCR技术检测WDR35基因的表达变化;2.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中通过siRNA敲低WDR35基因表达和p-Enter质粒过表达WDR35基因后,利用荧光标记的单核细胞与转染后的内皮细胞共同孵育,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单核细胞,Image J软件计数以研究WDR35基因在调控内皮细胞粘附中的作用;3.在上述两种内皮细胞中敲低和过表达WDR35基因,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粘附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通过siRNA敲低NF-κB p65基因表达以验证NF-κB通路作为WDR35基因调控单核-内皮细胞粘附的潜在机制;4.构建内皮细胞特异的Wdr35-/-Apoe-/-小鼠,并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别在诱导16周和26周时将小鼠禁食不禁水12小时,摘除眼球取血,分离血浆,通过比色法试剂盒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分离小鼠的全长主动脉和主动脉窦部组织以通过油红O染色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差异。结果:1.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WDR35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人群显著下调;低氧刺激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WDR35基因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下调;2.HUVEC和HAEC中敲低WDR35基因表达,促进单核-内皮细胞粘附,过表达WDR35基因则抑制单核-内皮细胞粘附;3.HUVEC和HAEC中敲低WDR35基因表达,上调VCAM-1等粘附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也促进NF-κBp65的磷酸化;过表达WDR35基因则下调粘附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NF-κB p65磷酸化;同时敲低WDR35基因和NF-κB p65基因表达,粘附相关分子表达相对于仅敲低NF-κBp65基因表达时呈现部分回复效应;4.高脂饮食诱导16周,Wdr35-/-Apoe-/-小鼠和Apoe-/-小鼠的主动脉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Apoe-/-小鼠相比,Wdr35-/-Apoe-/-小鼠的血浆TC和LDL-C水平相对较低,主动脉大体和主动脉窦部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结果均提示Wdr35-/-Apoe-/-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减少;高脂饮食诱导26周,两组小鼠血浆血脂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相较诱导16周时均显著升高,但Wdr35-/-Apoe-/-小鼠与Apoe-/-小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之间的差异更大。结论:1.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缺氧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中WDR35基因表达均下调,提示WDR35基因可能通过下调表达的形式参与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2.内皮细胞中WDR35基因通过抑制NF-κB p65的磷酸化下调粘附相关基因表达,进而抑制单核-内皮细胞粘附;3.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与Apoe-/-小鼠相比Wdr35-/-Apoe-/-小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更小,同时伴随更低的血脂水平,表明Wdr35基因的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可抑制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