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两种不同方式的房角粘连分离术(Goniosynechialysis GSL)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和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4例(32眼),术前均在使用不同数量的抗青光眼药物,随机分成A组(撕囊前行房角分离)17例21眼;B组(皮质吸除后行房角分离)7例11眼,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的视力、眼压、房角开放程度、前房中央深度的变化。结果A组和B组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分别为1.13±0.75和0.93±0.50,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6月和12月,A组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57±0.33,0.42±0.24,0.30±0.23,0.35±0.28,B组的为0.68±0.60,0.38±0.15,0.40±0.17,0.33±0.13,and0.37±0.06,术后两组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升,然而两组在同一时间点无显著差异。A组和B组术前平均Goldman眼压分别为35.67±12.31mmHg和31.64±15.06mmHg,术后1月、3月、6月和12月,两组的眼压均明显下降,但两组同一时间点数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术前的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1.56±0.37mm和1.72±0.35mm。而在术后1月、3月、6月、12月,两组中央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有明显加深,但两组平均中央前房深度在各个观察时间点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两组的手术完全成功率非别为86.0%和90.0%,两组的部分成功率分别为9.5%和10.0%,两组失败率分别为A组4.8%,B组无失败病例。A组术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为2.05±0.74,1眼房角分离术后仍需行小梁切除术,2眼房角分离术后仍需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才能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B组术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为2.18±0.87种,1眼术后仍需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才能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在术后各个时间观察点,A组房角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开放较充分,而B组有4眼术后复查时发现房角狭窄。结论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不同方式行房角分离手术均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和加深前房,但根据术后房角开放程度,A组手术方式较B组能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