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中钙和铁的赋存状态及分离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zhe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对粉煤灰中占比高达10%~20%的钙和铁组分的赋存规律及分离方法缺乏系统研究,严重影响其资源化利用。本论文分别对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和煤粉炉粉煤灰中钙和铁组份的赋存规律及分离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取得如下创新性进展:(1)综合运用多种表征分析手段查明了原煤及粉煤灰中钙和铁的赋存状态。循环流化床原煤中钙以白云石形式存在,铁以硫化铁形式存在,而循环流化床粉煤灰中钙的赋存物相为氧化钙、硫酸钙和钙长石,铁的赋存物相为三氧化二铁和铁橄榄石;氧化钙和硫酸钙多独立成相,钙长石主要黏附在莫来石和氧化铁颗粒表面,氧化铁有些独立成相,有些则与铝硅化合物混杂在一起,铁橄榄石则与其他矿相混杂在一起。煤粉炉原煤中钙以碳酸钙和磷酸钙形式存在,铁以硫化铁和氧化铁形式存在,而煤粉炉粉煤灰中钙以钙长石、硅酸钙、铝酸钙和钙黄长石形式赋存于玻璃体中;铁则以铁质微珠、单质铁、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等形式存在,其中铁质微珠独立成相,单质铁、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等则多赋存于玻璃体中。成份偏析分析表明:两种粉煤灰中钙均富集在-325目中,而铁则富集在+48目及160-325目中。(2)建立了分步溶出和磁选分离定量分析方法,对粉煤灰中不同含钙和含铁物相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粉煤灰中氧化钙、硫酸钙和钙长石含量(均以Ca O计)分别占总钙量的38.88%、18.98%和42.14%。研究同时发现,f-Ca O在+250目及250~325目粒级中含量均在1%左右,可用于水泥及混凝土中。三氧化二铁和铁橄榄石含量(均以Fe2O3计)分别占总铁量的8.33%和91.67%。而煤粉炉粉煤灰中钙因与其他矿相相互混杂在一起难以定量,强磁性铁(包括Fe3O4和单质Fe)、弱磁性铁(Fe2O3)和铁质微珠含量(均以Fe2O3计)分别占总铁量的50.12%、9.80%和40.08%。(3)依据粉煤灰中钙的赋存规律研究了钙的脱除方法。对于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可通过水溶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浸出脱除其中的氧化钙和硫酸钙,但无法溶出钙长石。而煤粉炉粉煤灰中钙因其赋存于玻璃体中难以分离,采用弱酸盐溶液可以促进含钙物相的溶出,溶出率可提高约25%以上。(4)考察了粉煤灰中铁的分离规律:循环流化床粉煤灰中铁的主要赋存形式-铁橄榄石与粉煤灰其它主要成分相互嵌布,难以分离;根据煤粉炉粉煤灰中含铁物相磁性差异,采用磁选管梯级磁选进行了磁性铁的分离。结果表明:梯级磁选可将煤粉炉粉煤灰中的磁性铁全部选出,铁脱除率达59.92%,无磁粉煤灰中铁品位由9.68%降至4.99%,选出的磁性物质中铁品位(以Fe2O3计)为66.63%。
其他文献
桥梁作为交通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破坏就会造成巨大影响。近几年,地震作用下桥梁邻跨间碰撞效应突显,但关于碰撞效应的研究存在较大不足,且邻跨间梁体多采用不同材料。基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仪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g含量、不同B含量、不同Mo含量的TiMgN、TiBN、TiMoBN的复合膜,利用了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傅里叶转换光谱仪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的急剧消耗已经造成了煤、石油等非可再生化石能源的危机。用可再生资源替代化石资源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能源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生物质是地球上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木质纤维素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的地球上含碳量最多的生物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化石资源最有前途的替代品。其中,木质素是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天然高
目前,我国二手房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与新房市场相比,二手房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市场中住房信息服务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对二手房市场信息服务进行研究,分析其对
物种间杂交和异源多倍化在植物的形成和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异源多倍体的基因组融合导致的基因序列变化、表达变化和新性状的形成等现象已经成为目前基因组进化研究的热点之
干旱已经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水稻耐旱性的遗传与育种研究成为现在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用我国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三系恢复系明恢63为轮回亲本,优良大穗配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组合建筑构件,它利用钢管来替代混凝土中的钢筋结构,中空的钢管结构在降低混凝土重量的同时还提高了钢管混凝土的整体性能以及抗震强度。中空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坡在施工期间频繁发生滑坡,为了保证渠坡稳定性以及工后运营期的安全性,本文运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渠坡的滑坡机理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并针对长江
种子粒重/大小是油菜产量的三大构成因子之一,是典型的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油菜中,尽管目前有大量粒重QTL定位,但大多粒重基因还未被克隆,因此油菜种子大小调控的机理
甘蓝型油菜(Brassicaa napus)是世界上广泛种植并且十分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如何充分利用油菜的杂种优势,高效地开展强优势杂交组合选育一直是油菜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TN 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