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对华认知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an616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印度的国际地位日益上升,印度英文报纸对印度国内政治生态和中印关系造成了重要影响。为了更好了解和处理中印两国关系,需要对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的对华认知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聚焦于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以及此认知的形成机制。首先,本文运用了定性研究、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对媒体认知进行定性分析,其中对媒体认知的“三核一体”特征进行了政治学定义。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了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对华认知特点和形成机制: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的对华认知会根据印度国家利益和媒体属性的双层漏斗形成依时而变、依事而变的特点,即一般认知中的反华、亲华或对华中立的媒体在报道各类政治事件时,报道框架不会完全与以上的一般认知一致,并且在同一事件报道的不同时期,报道框架也会发生改变;其媒体认知通过以下机制得以形成,首先,经过“印度国家利益”的第一层筛选,以确保不会背离印度的国家利益,随后经过“媒体属性”的第二层筛选,由此形成双层漏斗过滤之下的媒体认知,并运用案例研究法,将《印度时报》、《印度斯坦时报》和《印度教徒报》三份报纸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了以上三家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对“洞朗事件”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媒体认知作为案例,对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对华认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印度媒体与现当代中印关系的发展,以及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对华认知对于中印关系的多重影响,使本研究更具政策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和企业并购活动的持续增长,导致并购的产物商誉从2009年不足千亿增长到2018年最高约1.45万亿,十年时间增长了近15倍,尤其是从2014年开始,资本市场火热企业并购活动井喷,商誉出现爆发式增长,连续三年增速超过50%。在所有行业类别中传媒行业的商誉规模最大,2014-2016年我国在政策上鼓励文化传播和创新,且在“牛市”的催动下,传媒行业加速了并购活动,由于其属于轻资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立法和实践案例的分析,阐述了无罪羁押国家赔偿原则在我国及域外适用的现状,认为有必要对国家赔偿法中无罪羁押国家赔偿原则进行检视,摒弃带有妥协色彩的折衷标准,按照以权利救济为本位的无罪羁押全面国家赔偿原则重新构建侵犯人身自由权的刑事赔偿(补偿)制度。无罪羁押全面国家赔偿原则是人人负担平等理论的正确表达,也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国家赔偿领域的应有之义。实现无罪羁押全
最早的金融衍生工具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在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以及投资者对投机、套利、套期保值的需求不断加深下,金融衍生工具得到迅速发展。尤其金融衍生工具所具有的跨期性、杠杆性、联动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在投资套利、风险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期权产品得益于独特的损益结构、风险管理功能,可为投资者提供潜在盈利空间。2015年上证50ETF期权的上市标志着中国金融期权市场进入了指数期权时代,上证5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复杂局面,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面临着众多不确定因素和挑战,减税降费是直击当前市场主体的痛难点、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高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举措。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丰富文化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
自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以来,变革奥巴马政府在伊核问题上的接触政策,对伊核问题采取强硬敌视的遏制政策。最明显的表现是特朗普一直批评伊核协议,于2018年5月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重新启动对伊朗的全面制裁。至此特朗普政府的伊核政策已然成型,特朗普政府的伊核政策是遏制战略的体现。遏制战略是以“非全面战争”的方式,包括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一切可以动员、可以控制的手段,阻碍对手的扩长,遏制其影
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新增的个人所得税专项费用附加扣除弥补了我国在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方面的不足,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有积极促进作用。虽然新增专项费用附加扣除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具有进步意义,但是随着对专项费用附加扣除的深入研究会发现,现行的专项费用附加扣除在费用扣除范围、费用扣除标准、费用扣除方式等方面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专项费用附加扣除的优化提升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公司作为商事主体,其本质上是一个人合组织,为了使各股东的意思达成一致,公司通常以会议的方式形成股东会决议,以期达到意欲法律效果。股东会决议作为公司处理内部事务、进行外部交易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公司法》从股东会的决议行为、程序到决议的内容,都做了严格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规定(四)》(以下简称《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规定的决议不成立之诉,打破了决议
山东于欢辱母杀人案和昆山反杀案发生以后,正当防卫的认定备受社会关注,纵观司法实践,正当防卫的司法实例都面临着标准不统一的窘境,同案不同判等情况时有发生。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规定过于抽象和概括,仅刑法第20条规定分层次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特殊防卫权”进行了抽象化的表述,但是对其中的标准、概念等问题并没有进行细致的规定。因此,笔者认为将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的规定具体化至关重要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于2018年审议通过,原属行政监察机关的职务违法调查权和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正式整合至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发展到了新的层面。这一权力的移转使得监察委员会的监察调查权不可避免地带有行政监察和司法侦查的双重属性,而监察调查权双重属性的特点又对监察立法提出了很高的标准。监察委员会的调查权不仅在权力表现形式、运行特征、价值取向方面体现了所承继权力的特征,其更是在监察
东北亚地区存在两组反差较大的力量对比,中美日俄大国力量组与朝鲜、韩国等中等国家力量组。该地区各国利益错综盘结,利益竞争难以避免。鉴于实力差距,相比于中等国家间竞争,大国竞争对地区结构更具塑造作用。当地区能力排列前首的两个大国,竞争关系成为常态时,两者不断进行竞争性互动,便逐渐塑造出地区竞争性结构,结构一旦形成便具有稳定性。竞争性结构下大国竞争会挤压结构内中等国家的战略空间进而影响其战略选择。随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