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山区地形起伏,地质条件及环境因素复杂。山区机场高填方工程所用堆石料往往就地取材,力学性质参差不齐。如何可靠预测和控制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特别是差异沉降,是山区机场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还因为对山区填料进行室内试验时往往由于仪器尺寸限制不得不进行缩尺,而使问题的难度剧增。本文采用离散单元模拟,结合室内试验,研究堆石料工后长期变形特性,重点讨论颗粒形状对堆石料短期和长期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堆石料
【基金项目】
:
国家973计划项目(2014CB047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区地形起伏,地质条件及环境因素复杂。山区机场高填方工程所用堆石料往往就地取材,力学性质参差不齐。如何可靠预测和控制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特别是差异沉降,是山区机场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还因为对山区填料进行室内试验时往往由于仪器尺寸限制不得不进行缩尺,而使问题的难度剧增。本文采用离散单元模拟,结合室内试验,研究堆石料工后长期变形特性,重点讨论颗粒形状对堆石料短期和长期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堆石料尺寸效应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开展了堆石料蠕变特性的室内试验和离散元模拟研究。利用大型侧限仪对石灰岩堆石料进行分级加载蠕变试验,探究应力水平和水对蠕变速率影响。采用PFC2D建立了基于亚临界裂纹扩展理论的堆石料蠕变模型,模拟分析颗粒形状对蠕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石料颗粒形状对变形的影响与应力水平和边界条件密切相关。此外,基于该蠕变模型讨论了填料粒径对蠕变速率的影响。2、基于堆石料湿化变形机理,采用PFC3D构建可反映碎石颗粒遇水弱化的离散元模型,并通过与已有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堆石料湿化变形特性及细观机理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湿化路径不同导致颗粒破碎量有所差异,单线法湿化变形大于双线法。基于模拟结果和已有试验研究提出了计算三轴湿化应变的经验公式。3、基于真实颗粒形状,采用PFC3D分别构建了不同球度砂卵石和爆破料的离散元模型,分析了颗粒球度对材料短期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磨圆度较好且颗粒强度高的砂卵石堆石料峰值摩擦角基本不受颗粒球度影响,而棱角鲜明易破碎的爆破料峰值摩擦角受颗粒球度影响较大。基于爆破料模拟结果,提出了考虑颗粒球度影响的峰值摩擦角和初始变形模量表达式。4、明确了堆石料相关的四类尺寸效应,提出可同时反映颗粒强度尺寸效应、颗粒粗糙度尺寸效应以及颗粒强度离散性的堆石料离散元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相似级配缩尺效应模拟研究,分析填料粒径对侧限压缩模量曲线的影响;根据三轴试验模拟结果合理解释了已有试验研究规律出现差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考虑颗粒尺寸效应的峰值摩擦角和初始变形模量表达式。
其他文献
过冷水滴的碰撞结冰现象广泛存在于航空、电力通讯、气象、低温制冷等诸多工程实际领域中。由于过冷水处于亚稳态,其相变结冰与稳态平衡下水的相变结冰明显不同。生产生活中的宏观结冰/霜等实际上是单个过冷小水滴与壁面作用而结冰并逐渐积累形成宏观冰层的过程。为了减小结冰/霜导致的危害,从延缓结冰发生、抑制冰层生长等方面出发,本文对过冷水滴的结冰与碰撞特性开展研究,以“静置过冷水滴结冰—水滴碰撞—过冷水滴碰撞结冰
化石能源的燃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气候问题,需要探索新的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途径。旋流燃烧技术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利用技术,而“旋流/火焰相互作用”对旋流燃烧行为有重大影响,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前沿及热点所在。本文针对两种旋流-火焰相互作用的新现象开展研究:一是BW火焰(The Blue Whirl),即火旋风(Fire Whirl)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倒锥形蓝色火焰;二是旋涡热强化效应,即当外围存在温度梯度
碳烟是碳氢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副产物,对人体和环境有较大的危害。理解碳烟形成的详细生成机理,是构建碳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对降低碳烟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真实的燃烧设备存在复杂的流动和边界条件,不适合碳烟生成机理研究。因此,本研究搭建了火焰结构简单、边界明确的层流预混滞止火焰。综合采用多种实验检测手段,对初生碳烟粒子动力学和粒子形貌结构演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同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了火焰中的气相化学,用来辅助实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是以解除囚禁的夸克和胶子作为基本组分的新物质形态。极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是在实验室中产生这种新物态的最可能方式。而奇异粒子产生是研究重离子碰撞反应动力学过程的最有效的实验探针之一。本文首先系统研究了 RHIC第一期能量扫描实验中的(?)=14.5 GeV金核-金核碰撞中的KS0,Λ和Ξ在中心快度区(|y|<0.5)的产生,测量了各粒子的核修正因子(RCP)。通过与能量扫描实验中其它能
层流预混火焰燃烧特性的研究对降低发动机污染物排放与稳定燃烧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球形火焰,进行了层流预混火焰传播特性与不稳定的实验研究。本研究的目标是:提高层流火焰速度测量精确度并探究其对火焰化学的敏感性;揭示火焰锋面不稳定与火焰加速全局振荡的物理控制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火焰传播与不稳定性特性指明方向。首先,采用氢气/空气和丙烷/空气火焰,研究了降低层流火焰速度测量中外推模型不确定度的方法。结果
发展一个具有宽范围预测能力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是预测燃料燃烧特性、实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而小分子核心机理是实际燃料燃烧机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核心机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于宽温度和压力范围动力学参数的需求,本工作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对核心机理C4组分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首先对丁烯自由基异构体的势能面进行了高精度量子化学计算并运用动力学方法计算了速率常数。之后将计算结果用
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细菌的可培养性和活性的概念逐渐分离,紫外线消毒能够通过造成DNA损伤而有效地降低细菌的可培养性,但传统上认为其对细菌的活性直接影响有限。为了更准确地评价紫外线消毒技术,本研究分别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代表菌种,基于可培养性和活性研究紫外线对细菌的影响,建立了同时保证活性实验和紫外线辐照实验质量的实验技术体系,设计测量活性指标变化的方法以期能够准确体
涡轮增压是实现内燃机节能减排、增加其功率密度的主要技术措施,其发展趋势是不断提高增压比。压比提高后气体高温升带来的压气机可靠性和高耗功,是发展高增压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论文围绕内燃机高压比增压系统,对压气机和增压换热器开展热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科学价值。论文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在机匣、扩压器、背盘等不同部位冷却对压气机性能和叶轮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k W冷却功率下,在机匣处冷却
随着地下结构的建设发展,其动力反应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土的刚度非线性、循环荷载下的滞回特性及可能发生的液化等都对土-地下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本构理论研究、数值模拟、离心机试验等手段,综合研究了砂土的非线性等力学特性以及地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反应。首先,考察不同的超弹性模型对土体刚度特征的描述能力,选取出符合土体力学特性的模型,并研究其正剪耦合特性,包括最大剪切应力比以及侧压力系
土体中的裂缝从产生到发展成宏观非连续面甚至完整破坏面的过程可称为土体裂缝的演化过程。准确模拟土体裂缝演化过程有助于对土体破坏进行深入理解和合理描述;对土工结构物的安全评价、危险土体的加固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学者们对该问题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由于该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传统数值模拟方法的局限性,仍有很多难点尚未解决。扩展有限元法(e 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