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属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导师王长洪教授诊治UC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继承和发展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弘扬传统中医学,本文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导师治疗UC的学术经验。在理论研究方面,首先总结了历代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进而回顾了董建华教授在“泄泻”、“痢疾”病的诊治经验,提出温清并用是董老治疗UC的重要大法,导师正是通过对此法的总结与应用,提出了临床治疗UC的理、法、方、药。导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在于脾虚是发病基础,热毒内蕴是发病的条件,瘀血阻络是病理产物,针对上述的病因病机,确立了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的治疗大法,强调温清两法在治疗不同阶段的UC时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疾病初期,虽应祛除邪实,但亦应顾护脾胃,健脾固本之法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在疾病的后期,虽病邪已弱,正虚也日渐明显,故补脾的同时亦应投以清热解毒活血之品,以防疾病反复。并以黄芪30g、肉桂10g、炮姜10g、败酱草20g、白头翁15g、黄连10g、青黛3g、苦参15g、白术15g、苍术15g、川芎10g、丹参15g、炙甘草10g组成治疗UC的基本方剂。在临床研究方面,通过对40例UC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口服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的中药在综合疗效、肠黏膜病变疗效、症状疗效方面均优于应用艾迪莎的西药对照组(P<0.05),在主要临床症状及肠镜下黏膜病变的改善方面,尤其是减轻腹泻、里急后重感症状、促进肠黏膜糜烂、溃疡愈合上疗效更为突出(P<0.01),进而证明了导师组方的有效性。在实验研究方面,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方剂可明显改善三硝基苯磺酸造成大鼠UC模型的临床及病理变化。在与生理盐水组的比较中发现,本方在缓解临床症状,减轻肉眼及镜下的组织学损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效果(P<0.05,P<0.01);在与SAsP组的比较中发现,本方在减轻大鼠体重下降,改善大便性状,降低疾病活动指数方面疗效明显(P<0.05),在与益气健脾组的比较中发现,本方在减轻体重下降、降低疾病活动指数及减少溃疡面积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可减轻镜下的病变深度及隐窝破坏的组织学损伤。再次从动物实验的角度论证导师组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