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系统地评价乡村景观美学质量,能为乡村整体景观提升提供指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表明,景观格局会影响景观的美景度,视域内形成的美丽景观与这一视域范围内的格局有一定关系。本文以福建省长汀县张地村为例研究视域格局与美景度的相关性。借助Fragstats等计算机软件,将景观矢量化,并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首先,通过大量实地考察研究、收集资料,确定研究的观测点,并在观测点处拍摄照片利用软件划出视域范围。通过照片评判得出各观测点相应照片景观美景度值;再者,利用GIS将研究区域景观格局数据矢量化并赋予相关属性,将栅格化后的数据导入Fragstats并计算相应区域的视域格局指数值;最后,将以上量化得来的结果导入SPSS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根据结果分析视域格局与美景度的相关性,并得出视域格局是如何影响美景度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斑块密度(PD)与SBE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景观分离度(DIVISION)与SBE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边缘密度(ED)、斑块丰富度密度(PRD)与SBE值呈显著负相关,景观形状指数(LSI)与SBE值呈显著正相关,其他数据相关性不明显;(2)各类型的斑块个数占视域范围内总斑块个数的比例与美景度相关性不显著,只有空闲地能明显降低美景度值;(3)每种土地类型的斑块面积占视域范围内总面积的比例与美景度相关性较强,乔木林和水面会提升景观的美景度,而竹林、茶园和空闲地会降低景观的美景度;(4)在景观尺度上,视域范围内需要一定的丰富度,但是一旦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过大,就会降低景观值,另外曲线形的斑块边界线会增加景观的美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