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信息学挖掘高尿酸血症中的关键基因以及羟氯喹治疗作用的潜在靶点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vssam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伴侣动物的需求与日俱增,导致国内各式各样的宠物广泛普及。物质水平的丰富同样引起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在人群中呈逐渐上升趋势,这种趋势在宠物中也有所体现,如宠物的肥胖、糖尿病、痛风等。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发病基础,但目前针对动物痛风的研究较多,而高尿酸血症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本实验以高尿酸血症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高尿酸血症中的关键基因,并试图探索羟氯喹对高尿酸血症是否具有治疗作用及其潜在靶点。方法:SD大鼠(6周龄,雄性,n=20)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5)、模型组(n=5)、羟氯喹组(n=5)、苯溴马隆组(n=5,阳性对照组)。空白组口服0.5%羧甲基纤维素钠,其余组口服氧嗪酸钾。连续造模4周后,羟氯喹组和苯溴马隆组每日通过灌胃的方式分别给以对应的药物,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连续4周。4周后采集动物肾脏、肝脏组织以及血液和尿液,测定血尿酸、尿尿酸、血肌酐、尿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活性氧、NLRP3、IL-1β等指标,以评估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和羟氯喹的治疗效果。同时,提取肾脏组织RNA并构建转录组文库,通过Illumina进行二代测序。生物信息分析主要通过DESeq2、clusterProfiler等R包进行差异基因计算和功能富集分析。同时利用GEO、GTRD、STRING、PubChem等数据库进行相关数据查询、转录因子靶基因预测、蛋白质互作分析、药物小分子靶基因预测和分子对接等。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体重稳定上升,而模型组和治疗组的大鼠体重增速缓慢,且模型组和治疗组之间大鼠体重没有显著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尿尿酸水平显著下降(P<0.05),尿液排放量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模型组的血清肌酐、尿肌酐含量、肾组织ROS、肝组织ROS、IL-1β和NLRP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尿蛋白水平只具有升高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尿素氮和尿尿素氮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同样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治疗后大鼠尿液排放量有增多趋势,尿尿酸量显著增多(P<0.05),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羟氯喹处理后有下降趋势,血肌酐和尿肌酐水平显著下降(P<0.05)。苯溴马隆组大鼠尿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尿尿素氮和血清尿素氮在两组治疗组中与模型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组织ROS、肝组织ROS、IL-1β水平经羟氯喹治疗后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NLRP3呈现下降趋势;苯溴马隆组中也有类似的结果。差异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有228个上调基因和242个下调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模型组下调基因功能与羧酸生物合成、羧酸代谢过程、细胞脂质氧化代谢、负调控内质网应激反应和氧化还原等相关;上调基因与正调控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相关。通过筛选差异基因中与炎症相关的转录因子,我们得到Nr1d1、Nr1d2、Stat1和Nfat5,其中Nfat5在羟氯喹给药后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Stat1呈下降趋势。Nfat5靶基因预测结果中,Spag7在模型组中显著下调(P<0.05)。羟氯喹组与模型组差异基因分析显示,羟氯喹组中209个基因显著上调,272个基因显著下调。功能富集结果显示,阴离子跨膜转运、羧酸代谢过程、体液水平调节和肾系统等与羟氯喹组中显著关联。数据库预测羟氯喹和高尿酸血症的靶基因数分别为59和38个,其中靶基因交集为PPAR-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PAR-γ残基H266,C285,S289与羟氯喹小分子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两者的亲和常数为10-7.67。羟氯喹靶基因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并筛选到1 1个基因为羟氯喹组vs模型组的差异基因。功能富集显示该基因集与Th17细胞分化相关。加权基因相关性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黄色模块的基因集与血尿酸高度相关,而该模块功能富集结果显示与催乳素信号通路相关。结论:相比较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与炎症相关的转录因子Nfat5显著高表达,且经羟氯喹给药后,Nfat5表达水平显著下降;Nfat5靶基因预测结果中,Spag7可能是其潜在靶点;羟氯喹的靶基因与高尿酸血症的靶基因交集后,得到基因Ppar-y;WGCNA分析结果中,血尿酸相关基因与催乳素信号通路相关。
其他文献
镉(Cd)是一种有毒性的重金属,也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污染物。有研究发现,环境中的镉暴露水平与骨量的改变有密切联系。之前研究认为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参与的骨形成和骨吸收平衡决定了骨量高低,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细胞因具有强大的生理调控能力在骨的合成代谢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其活性或数量的变化均会引起骨重建失衡,引发骨质疏松类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在骨组织动态平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可以作为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现代化社会最常见的脊柱疾病,也是引起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tomy,PTED)由于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费用低等原因,成为治疗LDH的主要手段。椎间孔镜手术操作视野小,为避免神经损伤,术者需要密切监测神经
犬冠状病毒(Canine CoronavirusCCoV)是一种有囊膜的、单链正股RNA病毒。CCoV感染可导致幼犬胃肠炎的典型临床症状,如食欲不振、腹泻和呕吐等,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CCoV基因组全长约30 kb,3’端编码4种结构蛋白,分别为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膜蛋白(M)和核衣壳蛋白(N)。M蛋白是一种膜结构糖蛋白,在包膜蛋白中含量最高,是病毒组装和形成的关键成分,含有B细胞识别
目的 目前关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神经功能预后以及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尚未定论。本研究通过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探讨其与行rt-PA溶栓的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以及出血转化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306例在我院神经内科行rt-PA溶栓的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脑血管病
鹅细小病毒病,俗称“小鹅瘟”,是危害雏鹅的一种主要疫病,流行于世界上主要的养鹅国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病原为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目前归为细小病毒科依赖病毒属。目前,对GPV致病的分子机理的认识还很不清楚,这与GPV不能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上良好增殖不无关系。GPV强毒株在鹅胚上能够很好的复制并能致死鹅胚,但却不能在鹅胚成纤维细胞中良好增殖,这也限制了深入
近年来屡遭媒体刊登报道的校园欺凌现象,借由网络传播方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各界人士在其震惊之余痛心不已;我们国家还非常高度地重视这个严重威胁着祖国的下一辈人身心健康的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相较于语文数学等传统主教材,更加高度地重视在教育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一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发展需要的正确道德价值观与规范道德意识,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门关键性课程,在培养未成年学生良好道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建筑行业也在蓬勃发展,各种技术日新月异,其中模板支撑技术也经历了多次更迭,从木支撑、扣件式模板钢管支撑、承插式模板钢管支撑到现在的组拼式铝合金模板独立钢支撑,该支撑架搭设操作简单,不需要设置水平杆或者斜拉杆,适用范围广泛。但目前我国铝模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规范还不够完善,相关的研究也不足,这些原因大大的减缓了铝模在我国的推广和使用。本文结合江苏省南京市某住宅楼的施
目的: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索低血糖后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升高的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T2DM患者防治低血糖提供思路,重视低血糖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03例
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重要传染病,不仅严重危害养殖业的发展,还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疫苗免疫成为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自2011年以来,我国很多地区接种了 Bartha-K61疫苗的猪场仍爆发了 PR,这意味着现有的疫苗无法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养猪业面临巨大威胁。最新研究报道,P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具有复杂肿瘤微环境改变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疾病。CHOP(C:环磷酰胺,H:阿霉素,O:长春新碱,P:泼尼松)化疗方案是治疗DLBCL的经典疗法,也是治疗晚期DLBCL的常规方案,但对于体质虚弱患者,该疗法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现在对DLBCL患者治疗大都采用利妥昔单抗结合化疗的R-CHO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