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亚铜粉末、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_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亚铜(Cu2O)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在涂料、玻璃、陶瓷、塑料、农业以及工业催化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Cu2O是p型半导体因其禁带宽度仅为2.2eV,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能有效地产生光生载流子,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此外,Cu2O因其优越的光催化性能,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论文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Cu2O粉末,产品粒径较小,形貌均一,探讨了影响Cu2O粉末粒径的因素。以CuSO4和Na2SO3为原料,用HAc-NAac缓冲溶液调解溶液的pH值,该方法原料易得,对设备的要求低,操作方便,产物纯净。实验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物相,形貌以及粒度表征。正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Cu2O产物粒径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当反应物浓度为0.05 mol/L、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120min时,产物平均粒径为300nm。利用自制的Cu2O粉末进行光催化降解海水中苯酚的研究,并探讨了Cl-对Cu2O光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Cu2O的光催化效率随溶液中Cl-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光照80min,2.0g/L的Cu2O对海水中苯酚(80.0mg/L)的降解率为23.3%,同等条件下Cu2O在淡水中的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效率可达66.1%。催化剂用量和溶液pH值对Cu2O的光催化效率有较大影响。采用化学浴沉积法和液相还原法分别在玻璃和铜片表面制备Cu2O薄膜,并对成膜条件及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CuSO4和Na2S2O3混合溶液与NaOH溶液循环浸渍沉积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制备Cu2O薄膜,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纯度高、并能制大面积的薄膜等优势。对制备工艺进行探讨确定最佳反应温度为60℃,循环次数应控制在40~60次,反应液浓度CuSO4 1.00mol/L, Na2S2O3 1.00mol/L, NaOH 1.00mol/L,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薄膜纯度较高,表面较平整和致密。对制备的Cu2O薄膜(玻璃表面)进行光催化性能研究,实验表明Cu2O薄膜对10.0mg/L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有一定作用。将处理过的Cu箔浸渍在NaOH和(NH4)2S2O8混合溶液中反应,在Cu片表面生成致密的Cu(OH)2薄膜,使用还原剂将Cu(OH)2薄膜还原生成Cu2O薄膜。不同还原剂对Cu2O薄膜的微观形貌有较大影响,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的Cu2O薄膜晶体为正八面体型,晶型稳定,粒径较小;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备的Cu2O薄膜晶体晶型复杂,结晶不完全,粒径较大,团聚明显。反应条件对Cu2O薄膜的制备有较大影响,反应液浓度,水合肼应控制在0.10-0.20mol/L,抗坏血酸应控制在0.01-0.05mol/L;最佳温度为水合肼溶液中40℃,抗坏血酸中60℃。
其他文献
科技意识作为公民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需要适当的学校科学教育体系,还要依靠更广泛的教育和社会资源。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建构学习理论,本研究以科技
目的观察氨溴索、布地奈德及异丙托溴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
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观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懂得人类生命的意义,而且使学生理解只有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校重视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并
<正>现年30岁的美国童星麦考利·卡尔金,因8岁时成功地主演了影片《小鬼当家》而红遍全球。十三年前,不满16岁的麦考利在纽约职业儿童学校邂逅与他同龄而且也是童星出身的女
<正>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可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的含义。小学数学从一开始就是采用数、图、形呈现教学
目的探讨抵当芪桂汤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80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设为空白组,其余70只大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造模,选取成模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
物流配送正在向着现代化、高效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同时以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物的合理处理为目的的逆向物流迅速产生并发展起来。然而,长期以来人们都是将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当
开学伊始,我拿到了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之前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课标在保持原有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在很多地方都作了细化调整。从理论层面上看,它改变
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商务智能相关技术的研究是当前信息领域的热门课题。但是从应用上来看,目前商务智能的实施、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离决策支持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们在此
本文采用新发现的咽炎特效穴治疗ON炎106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经穴、奇穴有效率为60%,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并论述了咽炎特效穴在体表的部位,治疗原理及咽炎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