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社会心理因素在网络成瘾发生中的作用,并阐明一定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及分层抽样结合的方法,选取市内三所普通中学的1106名中学生,进行集体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1) 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T);(2)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3)社会支持量表;(4)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5)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6) UCLA孤独量表;(7)自尊量表(SES)。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LISREL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分析,构建影响因素对中学生网络成瘾作用的因果模型。结果:调查对象网络成瘾发生率为8.99%,其中男生13.06%,女生4.81%,性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抑郁、孤独等个性心理因素、负性生活事件、性别为男性等是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自尊等则是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的保护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各因素作用的大小及方向,其中父母教养方式、性别、社会支持及负性生活事件等因素对中学生网络成瘾预测模型的贡献较大。结论:结构方程模型较好地拟合了社会心理因素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的影响作用。预测模型证实模型内诸因素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作用的同时,也肯定了模型外尚存在其他因素对网络成瘾的作用。这种多因素的成因机制决定了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是一项综合工程,应从多角度入手,多种方式综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