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寻BALF抗酸菌阳性肺结核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两种疾病间有鉴别诊断价值的的临床指标,为减少两种疾病的误诊、误治提供依据。方法从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住院的肺结核患者中选取经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B-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并按照同年龄、同性别1:1匹配的选取同期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患者100例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特征的分析研究。所有入选病例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完整。使用统一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等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包括症状、体征、既往史、家族史等情况),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血清学检查、痰液检查等),影像学检查(高分辨率CT)等。搜集病例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结果1.两组病例均以农民所占比例最大,学生次之,但农民所占比例在病例组多于对照组,而学生比例则是对照组多于病例组(p<0.05)。2.病例组患者出现咳嗽、午后低热、盗汗、乏力倦怠、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者显著多于对照组,而发热伴随发冷者病例组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热度比较显示,病例组患者以低热显著,对照组患者以高热居多(p<0.05)。发热时间规律比较显示,病例组患者午后发热者最多,而对照组发热无明显时间规律者最多(p<0.05)。4.本研究中病例组咳嗽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病例组患者以黄色粘痰者居多,而对照组患者白色粘痰者居多(p<0.05)。5.病例组患者多呼吸音减低、湿罗音显著,而对照组患者多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罗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计数异常患者中,病例组以白细胞升高多见,对照组白细胞降低者多(p<0.05)。7.两组生化指标浓度比较,病例组的ALT、AST、ALP显著低于对照组,hsCRP、ES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阳性率比较,病例组ALT、AST、ALP、GGT升高的人数显著少于肺炎,ALB降低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8.病例组患者PPD皮试结果以阳性者最多,其次为强阳性者,而对照组多数患者皮试阴性。结核抗体在病例组阳性者显著多于对照组。病例组痰涂片阳性者23例,对照组无涂阳患者(p<0.05)。9.本研究中,两组住院天数比较病例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本研究中调查的200例病例CT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异常表现。病例组病变以双侧分布为主,病变广泛,常累及多肺叶;对照组病变多为单侧单叶,病灶局限。病例组与对照组好发部位比较无明显差异。病例组CT表现斑片影、条索影、结节影均高于对照组,而磨玻璃影低于对照组。病例组合并空洞、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者多于对照组(p<0.05)。11.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留在方程中的因素包括长时间咳嗽、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肺部湿罗音、PPD皮试、结核抗体、胸腔积液。结论长时间咳嗽、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肺部湿罗音、PPD皮试、结核抗体、胸腔积液是肺结核的主要预告因素,这些指标在一个病例中出现的越多、越集中,提示该病例为肺结核的可能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