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如何在对牙周牙体牙髓无不可逆性损伤的条件下提高牙移动速度,缩短正畸治疗疗程,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临床上采用牙周膜牵张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牙移动速度。但在牵张力的作用下,牙齿快速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其长期安全稳定性、牙髓的健康、牙根的吸收等都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以8只beagle犬为实验对象,采用自身对照设计,以双根的第三前磨牙为支抗,拔除第二前磨牙,远中移动单根的第一前磨牙。实验侧采用牙周膜牵张技术远中移动第一前磨牙,对照侧采用常规NiTi拉簧(100g)远中移动第一前磨牙。通过牙齿移动距离的测量、牙根扫描电镜观察(SEM)、组织学形态学观察、酶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实验手段观察牙齿移动速度及规律、牙周牙髓的组织学改建、TRAP阳性细胞数量分布及活性的变化规律、牙根表面吸收情况、牙周及牙髓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牙周膜牵张快速牙移动发生的生物学、生物力学机制以及牙髓牙体牙周修复改建机制,为牙周膜牵张快速牙移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供了动物实验及理论支持。 结果显示 1.所建立的牙周膜牵张快速牙移动动物实验模型是成功的,牙移动速度达到2.5mm/w,支抗丧失很小。牙周膜牵张快速牙移动规律与传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