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语言习得作为一个独立交叉学科,虽然历史较短却发展迅速,现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研究领域。正如Ellis(1994)所指“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经成为涉及领域非常广泛的学科。与此同时,这门学科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一个界限非常模糊的研究领域。”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借鉴二语习得相关研究成果,将视角从“怎样教”转向了“怎样学”,以“学”促“教”,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汉语推广的大背景下,本人顺势成为一名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泰国Phusang Disrict Non-formal and In-formal Education Centre实习工作一年。在教学实践中接触到了不同年龄的学生,由于学生年龄跨度比较大,本文选取了6到11岁的学生作为儿童组的研究对象,30到50岁的学生作为成人组的研究对象。文章先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相关理论研究入手,进一步探索泰国儿童和成人汉语习得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观察这两个群体的汉语习得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后给出相应的汉语教学建议。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具体的阐述。第一部分是引言:论述文章选题的动机和现实意义、并概述了文章研究脉络和方法,最后阐述国外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国内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以及儿童和成人汉语习得对比研究的情况。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该部分从第二语言习得定义和理论基础着手,在理论基础中着重阐释了普遍语法理论、关键期假说和情感假说这三个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三部分是泰国儿童和成人汉语习得对比分析:先从习得环境、受母语影响、习得进程研究其相似之处,再从习得机制、认知能力、情感因素方面研究其差异之处。第四部分是教学案例分析: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教学案例及分析等方面来研究。第五部分是对泰国儿童和成人汉语教学的设想和建议:首先结合泰国儿童特点对泰国儿童汉语教学提出建议,其次结合泰国成人特点对泰国成人汉语教学提出建议,最后是本文延伸出的研究亮点,根据泰国儿童和成人汉语习得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互补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提出了对汉语亲子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