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效协作组播中资源分配方法的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hen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组播技术可以在同一频段向不同用户同时发送相同数据,从而大大提高频谱效率并增加系统容量。近年来,对于无线组播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越发热门。尤其是在状态控制、时钟同步以及诸如IPTV、视频会议这些新兴业务中,无线组播的高效可靠为它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由于传统组播时通常采用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最差用户的可达速率进行数据传输,这虽然可以保证组播成功率,但是传输速率较低,尤其是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组播速率可能趋于极低值,组播系统的容量也相应急剧降低;而另一种方法则是采用预设的固定速率进行传输,但可能导致中断概率较高,不能满足系统的成功率要求,导致整个组播无法获得预期的容量增益。采用协作通信的双时隙组播技术利用重传转发可以很好地克服上述缺点。该方法利用协作通信与数据重传技术,通过空间分集与时间分集获得复用增益,在提高系统容量的同时兼顾了用户公平性。然而,已有的双时隙协作组播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时隙长度固定或者发射功率固定的基础上,随着绿色通信的日渐普及,以及无线组播系统对续航能力的要求的提高,提高无线组播通信的能量效率的相关研究也越发重要,中继功率可变与时隙可变的组播方案研究在这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协作组播模型出发,针对基于终端到终端(Device-to-Device,D2D)技术的双时隙组播模型下的资源分配问题,展开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分析了协作组播技术中的双时隙重传组播系统模型,总结归纳了典型的双时隙协作组播方法,并给出了简单的性能分析与比较。其次,在中继功率动态可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增益的功率分配方案。首先在双时隙组播的基础上构建了功率可变的中继模型,然后通过半定松弛进行约束放缩,转化为凸优化问题,进而求解得到了相应的功率分配方案。最后,从降低接收复杂度的角度,对用户接收信号的合并方式进行了简化改进,并研究了合并路数对性能的影响。再次,从时隙可变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双时隙组播模型下的时隙因素对于无线组播能效的影响。将时隙因素与功率控制结合起来,研究了不同时隙分配方案下组播系统的能量效率,针对集中式系统与分布式场景下的组播系统分别进行了分析与仿真,结果显示与传统固定时隙方案相比获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普及,传统校园由电子校园、数字校园逐步迈向智慧校园阶段。作为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综合性信息服务入口,智
折反射相机是一种低成本的大视场相机,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其大视场特性,折反射相机在机器人导航、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等场景当中存在广泛的应用。折反射相机根据是
如今的计算机和网络已经进入到后PC时代,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一定的条件下,将普通工业仪表与网络数据采集器结合在一起,就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各种工业设备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无线接入网架构下的网络建设、运营和升级成本不断增长。为此,中国移动提出了新型无线接入网架构C-RAN。通过改变网络建设和部署的方式,C-RAN
伴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更有效率地利用和管理无线电频谱资源,无线电频谱监测系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监测任务之中。监测系统面临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对监测
主动探测面临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目标信号存在于白噪声或者各向均匀同性噪声信号中,此时可以用常规波束形成和常规匹配滤波的方法检测和估计目标。第二类是目标信号
随着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其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盲信号处理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信号处理技术。盲检测是从观测到的信号中检测是否还有通信息号,信号模式识别是从得到的通信信
机载分布式相参射频探测系统作为新一代雷达体制,具有重大的军事应用前景。相比于机载相控阵雷达,机载分布式相参射频探测系统具有探测视场宽、分辨率高、自由度高、抗干扰能
停车是汽车出行过程中的刚性需求。随着汽车出行量的日益增长,停车位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修建的停车场越来越复杂,驾驶员在停车场内找到目的车位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室外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