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浣花溪公园群防灾避难功能评价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成都地区饱受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的袭击,城市安全受到险峻考验。自“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市政府加大了建设城市防灾避难系统的力度,而城市公园是城市防灾避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成都市主要的城市公园已完成了初步的防灾避难改造,但由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城市公园少,城市公园仍然无法满足人们的避难需求。成都市在《成都市绿地规划2006-2020》中提出要组团建设公园群,以增强公园综合防灾能力,但其组合建设工作尚未进行。因此本次研究选择位于成都市第一、二避难圈层,以清水河、锦江为纽带,即将组团建设为浣花溪公园群的三个组成公园(浣花溪公园P1、文化公园P2和百花潭公园P3)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评价计算的主要结果和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浣花溪公园群防灾避难空间规划适宜性评价:本次研究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和场地调研内容,筛选出12个与防灾避难空间规划评价相关的因素并建立评价标准,将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组合为层次熵值组合对评价指标赋值,提出基于TOPSIS的防灾避难空间规划评价模型。综合评价计算方案排序结果分别为0.69148(P1)、0.36163(P3)、0.33821(P2),得出的结论是浣花溪公园P1在防灾避难空间规划方面优于百花潭公园P3和文化公园P2。(2)浣花溪公园群防灾避难设计评价:本次研究以《防灾避难场所设计》和场地调研内容为依据,以城市公园防灾避难设计为目标,以空间规划(B1)、景观元素(B2)和公园服务与管理(B3)为准则,筛选出15个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在yaahp10.3中完成评价模型的构建,将1-9标度法与评价准则结合生成调查表为评价指标打分赋值,最后完成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值、合成权重值、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的计算并做一致性检验。方案层层次总排序计算结果分别为0.5573(P1)、0.1760(P2)和0.2667(P3),得出的结论是浣花溪公园(P1)在防灾避难设计方面优于百花潭公园(P3)和文化公园(P2)。(3)综合以上结果,总结浣花溪公园在防灾避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浣花溪公园群进行防灾避难优化设计。设计的内容包括:加强场地之间的联系以削弱环境对场地防灾避难功能的负面影响,因地制宜地将空间资源“平灾”转换,通过景观设计加强公园的防灾避难功能。改造后,浣花溪公园被规划为“混合型防灾公园”,文化公园和百花潭公园被规划为“避难型防灾公园”。
其他文献
人体中最主要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物质就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它有三种亚型,其中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含量最少。目前对重组EC-SOD蛋白的发酵工艺研究较少,重组
电阻应变片作为在工程结构试验中众多的应力测量技术中至今仍是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应力测量技术,并且,在现今的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方面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由各种电阻应变片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们都是采取一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们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们在讲台下听课,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显得十分沉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本文分析了目前政企专线业务面临的问题,结合SDN思想和体系结构特点,提出了以虚拟化光网络技术为核心的SDN政企专线解决方案,并深度解析了方案中应用层通信、资源池映射和业
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动态性,其相应的安全预评价涉及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可采用刻画确定不确定系统的集对分析(SPA)方法进行研究。根据集对分析方法及联系熵的含义,笔者
目的比较分段渐变螺距中空埋头加压螺钉和普通空心半螺纹加压螺钉治疗内踝骨折的远期术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骨科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内踝骨折患者100例为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不同时期血中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Ca^2+)、血磷(P^3+)、血红蛋白(Hb)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免疫定量法测定92例CRF患者和70例正常人血清PTH和血钙(Ca^2+)
森林的碳汇功能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而对单木不同器官含碳量的分布规律研究较少。本文使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64棵思茅松天然林解析木数据,对不同器官的含碳率进行了测定
鸡气囊炎作为一种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其他鸡类疾病引起的并发症。以病鸡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及咳嗽为主要症状,对养鸡业有严重的危害性。笔者结合多年实践工作体会,对本病进行了
酸肉是我国传统的特色发酵肉制品,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具有独特风味,拥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研究了乳酸链球菌素(Nisin)处理后真空包装的酸肉在常温(20℃±2℃)和低温(4℃和-20℃)贮藏条件下其营养安全、滋味品质和挥发性风味品质的变化,结合感官评价判断酸肉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最佳贮藏时间和货架期,为酸肉工业化开发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黔渝地区酸肉的传统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