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为观察对象,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运用杵针百会八阵结合腹部针刺与口服阿普唑仑片,评价该治疗方法对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的治疗疗效与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收集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杜氏骨伤科、针灸科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共70例,脱失4例。纳入本研究数据结果共66例,试验组34例与对照组32例。试验组为杵针百会八阵结合腹针组,选穴:头部:百会八阵;腹部穴位:天枢(双)、大横(双)、期门(双)、中脘、关元;一周治疗五天。对照组睡前半小时服用阿普唑仑片1mg。四周为一个疗程,随访期一个月。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及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中医证候量表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运用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各量表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两组PSQI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1)治疗后两组PSQI量表总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其中试验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方面积分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在入睡时间积分低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SQI疗效相比,杵针百会八阵结合腹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24%,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总分相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中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2%,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时,试验组PSQI总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SQI中试验组睡眠质量、催眠药物服用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杵针百会八阵结合腹部针刺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且对肝郁脾虚型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2.杵针百会八阵结合腹部针刺治疗失眠总体疗效优于口服阿普唑仑组,在改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