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儿童的福利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福利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中国从古代时期就相当重视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朴素的儿童福利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今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政府和社会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服务,中国儿童福利工作正在逐渐迈向法制化、组织化和专业化道路。时代在进步,家庭功能和结构变化、社会结构转型、环境的转变等,都对儿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一方面儿童的发展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战略性问题,同时他们也成为了社会变迁和家庭解体的牺牲者。不管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如问题少年、孤残儿童、贫困儿童,还是社会中绝大多数的儿童,都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服务。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为改变这一情况,2016年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随后几年婴儿出生率远低于预期,儿童人口数量并未出现预期的爆发性增长态势。究其根本,儿童养育成本过高、夫妻无时间精力监护、儿童福利制度缺位等问题是导致符合条件的夫妻放弃二孩的重要原因。因此制定让全体家庭和儿童共同受益的儿童津贴政策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国家责任论,儿童需求理论,福利多元理论以及福利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我国现有的儿童津贴政策进行分类梳理,调查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及昆明市普通家庭儿童津贴需求,发现针对普通儿童的津贴政策供给与社会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当前实施的儿童津贴政策存在制度设计不完善,津贴水平低,实施方式不灵活,缺乏社会支持等问题。笔者在分析了当前普通家庭养育子女面临的经济水平、儿童社会服务、家长工作压力等影响因素后结合国外实施的各项儿童津贴政策经验提出政府应创新儿童津贴制度顶层设计;提高津贴标准;扩大儿童津贴政策覆盖面;推行专项二胎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等建议。旨在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快中国儿童津贴事业的进展,也为以后的儿童福利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引发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