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材料制备用于烟草补光育苗及改善烟草生长的措施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m2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烟草种植高度依赖设施农业,新材料的运用是设施农业的支持,本研究运用材料制备的手段获得发光材料及生物炭材料,并将其运用于烟草育苗和种植过程,以此提升烟苗素质、烟叶品质,并最终提高烟草种植的技术水平。近年来烟草种植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烟叶品质的下降,主要体现在烟草种植的两个关键时期:首先是烟草的育苗时期,中南地区烟草育苗在每年的12月到下一年的2月,这段时间正值冬季,气温低、阴雨连绵,常常会造成烟草生长遇到光照不足的现象,导致烟苗成活率低、素质差;其次是烟苗移栽后的大田时期,烟草生长对土壤有很大的要求,但是南方雨水较多烟区养分淋失、肥料利用率低以及土壤p H低造成养分有效性时效性短等问题,导致烟叶减产降质。针对以上两个影响烟草生长的问题,本研究以湖南地区主栽品种“云烟87”为实验材料,通过制备发光材料及生物炭材料应用于烟草育苗与植烟土壤中,从而改善育苗光照不足以及土壤质量差的问题,具体包括:(1)利用自制的不同波段Sr4-xBaxAl14O25:Mn~4荧光粉封装成不同光谱组成的荧光粉激发型LED植物生长灯,研究不同荧光粉激发型LED对“云烟87”烟苗成活率、生育期时间以及地上部分农艺性状、生理指标的影响,探明荧光粉激发型LED对烟草育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为缩短中南地区漂浮育苗的苗期和培育壮苗提供试验依据;(2)利用自制的稻壳生物炭,研究不同制备温度下稻壳生物炭对植烟土壤p H值、含水率、养分含量以及烟草农艺性状、化学成分的影响,探明生物炭作为改良剂对植烟土壤以及对烟草生长的作用,为提升烟叶品质,减少烟农损失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使用荧光粉激发型LED进行补光育苗,能够缩短育苗周期、提高烟苗素质、促进烟苗提前移栽,而且荧光粉激发型LED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荧光灯)。红光光谱波长的增加,可以使烟苗出苗期最短缩短至47天,出苗率达92.6%,叶宽、叶长等农艺性状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叶绿素、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也逐渐增加,但波长过长则会导致反作用。说明烟苗的变化与LED的光谱波段有关,为以后烟草育苗提供理论指导;2.稻壳生物炭的加入,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率、调节土壤的p H值、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对烟株株高等农艺性状,总糖、总氮等化学成分也有促进作用。制备温度是影响生物炭结构性能的因素之一,不同温度制备的稻壳炭比表面积大小、所含官能团含量均有差异,因此不同程度的影响烟土的质量和烟草的生长。综上所述,使用荧光粉激发型LED在烟苗苗期进行补光,可以提升烟苗的成苗素质,促进烟苗生长;在种植烟苗的土壤中添加的稻壳生物炭,可以改善植烟土壤,促进烟草后期生长,提高烟叶质量。本研究来源于学科交叉,用化学的的手段来解决作物学科的问题,通过制备发光材料及生物炭材料来解决烟草实际生产过程的需求,拟为开发现代烟草种植技术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紫云英还田和稻鱼共生是两种效果较好的土壤培肥方式,为探究紫云英还田耦合稻鱼共生对双季稻土壤养分和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水稻的高效优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设置紫云英—稻(ZD)、冬闲田—稻+鱼(YD)、紫云英—稻+鱼(ZY),以冬闲田—稻(CK)为对照,共4个处理,进行各处理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水稻群体生长特性、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指数等指标的测定、分析和比较,以探究“紫云
伏马毒素(Fums)是一种常见的霉菌毒素,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以及粮食加工产品,对畜禽养殖和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威胁。Fums类型繁多,其中伏马毒素B1(FB1)污染最广泛,毒性最大,因此FB1成为Fums研究的热点。FB1能危害多种动物,引起猪的主要症状是肺水肿,水肿液最先出现在血管周围,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文以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SUVECs)为研究对象,研究FB1对SUV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可作为产生多种胞外酶(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胞外多糖和色素等的生产菌株。黑色素是一种多功能的生物聚合物,它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的酚类或吲哚化合物氧化聚合而成。黑色素具有抗氧化、抗紫外线辐射、抗增殖、清除人体内过多的自由基、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其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冠突散囊菌生长时会代谢产生大量的色素物质,其主要
本试验通过研究在妊娠后期及哺乳期饲粮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对母猪繁殖性能、母源性免疫传递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旨在为酵母水解物在“母子一体化”的营养及免疫调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选取体况良好,胎次、背膘厚和分娩日龄相近的妊娠后期(妊娠85~90 d)丹系长白母猪24头,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上添加5 kg/t酵母水解物的试验饲粮。记录母猪
五彩湘茶区域品牌能驱动湖南茶产业发展,对于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价值。目前五彩湘茶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牌打造、消费者感知等方面,而政府及行业协会等管理主体的行为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针对五彩湘茶生命周期识别,现有的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系统判断,导致管理主体对于产业发展规划和管理措施的制定存在较大难度。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系统分析了五彩湘茶的管理模式,结合产业生命周期识别为
学位
目的:通过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色度值,比较白芍与炒白芍的差异。方法:采用UPLC建立白芍药材与炒白芍的特征图谱,并采用Simca 14.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采用色差仪获取白芍药材与炒白芍的色度值(L*、a*、b*),获取色差范围。结果:白芍药材的UPLC特征图谱共标定15个共有峰,炒白芍的UPLC特征图谱共标定17个共有峰
槟榔作为“四大南药”之一,具有杀虫、灭螺、抗抑郁、抗氧化、抗疲劳等药理作用,而今广为嗜好性消费品。在我国,海南省为槟榔原果的主要产地,湖南省为槟榔的主要加工地和消费区域。海南省由于处于热带边缘,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降水充沛,而天然的大温室正是槟榔滋生霉菌的大本营,同时湖南省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也经常出现槟榔霉变及槟榔中真菌毒素超标的事件。在保质期内的槟榔霉变、真菌毒素超标不仅给药用槟榔和食用槟
本研究以油用牡丹‘凤丹’籽粒为材料,分别以4种贮藏方法(室温散装A、室温真空包装B、4℃散装C、-20℃散装D)对籽粒进行采后贮藏,贮藏时间12个月,通过测定贮藏期间每个月籽粒的生理指标,出油率及籽油的品质,脂肪酸成分,对比不同贮藏方法效果,确定适宜‘凤丹’籽粒采后贮藏环境。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比较4种贮藏方法下籽粒生理活性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贮藏效果最好依次为:B>D>C>A。(2)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