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文明产生之初,直到现在,人类对桑的开发利用从未停止。桑的利用经历了从最初采集桑果作为食物到种桑养蚕制丝,再到传统医药及其园林生态应用。桑的种植与生产构建了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中国有悠久的桑树栽培历史,并产生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本文追溯了中国古代桑栽培种植历史、区域分布,探讨了桑文化的几种体现形态及其对传统社会的影响。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桑的前人研究结果,包括桑的种植、桑的应用、桑的食药功能等方面。第二部分对中国蚕桑生产的起源进行考察,综合提出了中国古代桑种植的四个区域:巴蜀;江南;珠三角;中原。并对桑的种植由北向南发展提出了气候生态关联的阐释。第三部分研究了蚕桑生产对传统社会的影响,体现在民间剪纸艺术、传统社会关于桑的商业活动等方面。对桑艺绘画与瓷器工艺的结合及其表现形态进行了整理分析,阐释了桑在器物与艺术作品上的形象。并且通过文本与考古材料,通过对桑与原始宗教的的关系进行追溯,发现早期中国传统文化与桑文化自文明之初就存在着深厚的渊源。第四部分探讨桑的文学意象在古代文学中的表达和演变。以文学体裁为分类,分别论述了桑与诗歌、桑与词、桑与赋、桑与戏曲等不同艺术载体所体现的艺术形象和文化内涵。通过文本中桑的意象进行分析,提出了桑文学意象是由历史的推进和社会生产发展不断的推进与演变的。第五部分总结了桑资源的现代利用,重点从食药、生态、园林三方面归纳了现代桑的产业发展。从果实、叶、根和茎三方面展示了桑的食药开发与应用,体现了桑的营养和保健食药价值。由于桑的特殊生理生态特性,现代桑的生态修复应用有广阔前景。从传统和现代城市园林的景观实践中,提炼了桑在园林景观配置和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特色与模式。以渔耕粤韵桑基鱼塘文化园为案例,分析了以桑为主题的现代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要素,提出了都市现代农业和生态园林景观结合进一步提升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