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链球菌感染相关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治疗及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诊断治疗的所有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筛查出链球菌感染相关的HSP患儿共110例作为链球菌感染相关HSP组(S-HSP组),将该时期所有无明确病原体感染和/或无任何感染表现的HSP患儿共315例列为无感染HSP组(N-HSP组)作为对照。同时依据两组患儿并发肾脏损害的情况将其再分为链球菌感染相关紫癜性肾炎(HSPN)组(S-HSPN组)及无感染HSPN组(N-HSPN组)。通过收集并记录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入院时间)、临床表现(皮疹、关节受累、消化道受累、肾脏受累情况以及皮疹、关节肿痛、腹痛持续时间)、实验室检查(ASO、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尿常规、尿液蛋白谱、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肾脏穿刺病理结果等,比较S-HSP组与N-HSP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的差异,比较S-HSPN组与N-HSPN组患儿在HSPN临床分型、肾脏损害实验室指标、HSPN病理结果方面的差异。并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链球菌感染相关HSP组与无感染HSP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697例HSP患儿,S-HSP组110例(占15.78%),N-HSP组315例(占45.19%)。S-HSP组中男孩74例,女孩36例,男女比例为2.06:1;N-HSP组中男孩167例,女孩148例,男女比例为1.13:1;S-HSP组男女比例高于N-HSP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SP组平均发病年龄为(8.29±2.36)岁,N-HSP组平均发病年龄为(7.51±2.94)岁,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四季均可发病,S-HSP组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N-HSP组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1.2临床表现:在临床症状及持续时间方面,S-HSP组的关节受累发生率明显高于N-HS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皮疹、消化道受累发生率以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的比较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并发HSPN方面,S-HSP组并发HSPN明显高于N-HSP组(P<0.05)。1.3实验室检查:与N-HSP组比较,S-HSP组血清补体C3、C4明显下降,IgA、Ig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IgM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链球菌感染相关HSPN组与无感染HSPN组患儿肾脏损害程度比较:两组在HSPN临床分型、肾脏损害指标(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24小时尿蛋白定量)、病理结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1.链球菌感染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常见原因,链球菌感染相关的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冬春季节,在较大年龄男童更为常见。2.链球菌感染相关的过敏性紫癜与无感染过敏性紫癜比较,关节受累及肾脏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但其肾脏损害程度并未明显加重。3.链球菌感染相关的过敏性紫癜与无感染过敏性紫癜比较,血清补体C3、C4明显下降,血清IgA、IgG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