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通过手术对实验大鼠的双侧颈总动脉进行结扎,制备慢性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②观察缺血后大鼠的行为变化。③研究缺血后大鼠不同时间点NF155的表达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并探讨NF155在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1)选用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对模型组应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对照组仅有手术过程而未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各组大鼠于手术前及手术后检测并评分。比较手术前后及各组间的差异。(3)术后15天、30天和60天分别于各组取10只大鼠,断头取脑。将部分脑组织制成切片,行ELISA染色,统量NF155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术后15天、30天和60天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15天时最为明显。ELISA染色显示痴呆组大鼠NF155于15天时下降较为明显,30天及60天时下降较前缓慢。说明脑缺血损伤后会导致脑白质病变至NF155表达减少。结论:通过结扎大鼠的双侧颈总动脉确实可以使大鼠的学习及记忆功能减退,成功制备动物模型。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减退与白质脱髓鞘及神经束蛋白155的表达有关,是构成血管性痴呆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