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种起源》是一部典型的科技著作,值得研究。《物种起源》由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并于1859年出版,问世150多年来,被印行了无数次,先后翻译成30多种语言,目前国内译本则多达32种。本文选取了《物种起源》的三个译本,第一个译本由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合译,出版于1954年;另外两个译本分别由谢蕴贞、舒德干所译,分别出版于1955年、2004年。三个译本出版于特定的时间节点,前两个译本是二十世纪仅存的两个可参考译本,而舒德干译本之后,《物种起源》众多译本相继出版。因此,三个译本的选择尽可能保证了翻译研究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对《物种起源》中外壳名词的汉译研究,可以加深对外壳名词在英语文本中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为外壳名词在科技翻译亦或是科技英语写作过程中的使用提供借鉴意义。目前,翻译界学者对《物种起源》的研究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翻译实践总结,另一方面是翻译质量评估。但未有研究涉及《物种起源》中外壳名词的汉译研究。基于熊兵教授有关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相关概念,并借助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物种起源》中外壳名词的汉译研究,主要考察译者在《物种起源》汉译过程中对外壳名词的翻译采用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及翻译技巧。研究发现,在外壳名词翻译过程中,三种译本的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大致相同,都涉及到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而翻译方法为直译和仿译。翻译技巧主要为顺译法、逆译法、词性转换、分译、增译、减译。其中,外壳名词的翻译主要采用了词性转换、增译及减译的翻译技巧,而外壳名词所属的词汇—语法结构的翻译主要采用了顺译法、逆译法及分译的翻译技巧。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综述了《物种起源》中译本的存在现状及其研究情况,外壳名词研究近况。第三章借助语料库的方法确定了《物种起源》原文本中的外壳名词。第四章主要研究了在三个《物种起源》译本中,外壳名词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及翻译技巧。第五章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