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回族酒曲《尕老汉》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tk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曲,是中国民歌体裁里风俗歌的一种,在全国各个民族中都可见酒曲的演唱。多见于民间传统节庆、民俗礼仪场合、日常待客等宴饮时刻,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实用性和娱乐性。本课题中所研究的西北回族酒曲,是西北地区甘肃、青海一带的回族人民在婚礼、宴席上演唱的一种民间传统风俗歌:“宴席曲”中的一个类别,是民俗喜宴或亲朋好友聚会饮酒中敬酒时或饮酒行令时所演唱的歌,用于助兴。酒曲《尕老汉》便是其中流传度较高,保留较完整的一首。酒曲这一演唱方式,早已融入当地生活中,被视为一种地区文化习俗。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构成。首先,本文第一章将对中国的酒文化、酒文化中所孕育出音乐的表达以及宴席曲中酒曲的概念做基本的梳理与界定。从《尕老汉》的音乐形态特征、表演行为特性对酒曲《尕老汉》的产生、酒曲的社会功能两个方面还原酒曲文化。其次,本文第二章将从酒曲《尕老汉》的艺术特色入手,分别从《尕老汉》的歌词文本、音乐特点进行分析和阐述,对作品中的独特曲调、方言衬词进行深入探究;最后,本文第三章通过对酒曲《尕老汉》的演唱技法与演唱特色的分析研究,结合自身演唱经验,充分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探寻如何将日常表演“舞台化”演绎,从而使更多大众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民歌所产生的音乐文化价值与本质。结论处将散布各章的论点,树立本文结论,为演唱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引出新的思考,进而能够更准确的把握酒曲演唱,更完美的表现中国传统民族歌曲。
其他文献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大学专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职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教育模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又与职业教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的提供人才储备军,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影响社会的长远发展。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处于成熟与半成熟阶段,其身心发展状况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本研究对中职学生自我认同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总体情况及三者的关系进行探索,以期丰富我国关于中职学生自我认同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的理论,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学校、家庭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参
2001年,首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施行。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的能力。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日益严格,新课标也特别强调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尤为重要。课改实施二十多年来,关于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具体实施仍存在不少问题。游戏化教学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复合方位词是方位词结构中的一个小类,“前后、左右、上下”这三个复合方位词从结构上来看都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的词素构成,因此也被称之为反义复合词。在泰语中也有类似的构词模式,“(?)”与汉语中“前后、左右、上下”相对应,但它们的句法、语义、语用有同有异,给学习汉语的学者带来较多的困扰,他们在学习和使用此类反义复合方位词时经常出现偏误,部分中国学生学习泰语时,就错误的认为“(?)”可以和时间进行搭配,部分
侦查人员从采集的可疑物证中提取微量DNA作为样本进行同一认定、亲源认定是刑事侦查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随着DNA证据的广泛应用,各国相继建立和发展犯罪DNA数据库。而DNA被视为“人体的身份证”,是个人私密性最强、敏感度最高的信息,作为DNA数据库中主要搜集的数据,尤为值得关注与保护。DNA样本与被采集人的权益密切相关,在打击犯罪的过程中由于DNA不可变更的特性可能导致个体隐私的泄露,如何在打击犯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价加压训练对机体有氧能力相关指标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VO2peak)、运动心率(heart rate,HR)和心输出量的影响,旨在为加压训练对机体有氧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解释和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建立纳入排除标准,检索时间从1983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
玄幻小说风靡国外,外国读者热烈追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玄幻小说的经典之作,集中体现了该类型小说的创作特点。其英译本由英国译者陶丽萍(Poppy Toland)翻译,经亚马逊出版,西方读者接受度高,是中国玄幻文学“走出去”的典例。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框架,通过自建《三生三世》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方法,从语言和文化角度对其英译本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译者如何克服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实现原文与译
醒狮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市场、社会与个人的高度关注。如何有效地传承与推广醒狮文化,是当前学术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作为个体的醒狮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值得关注。本研究运用生命历程理论,借助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选择佛山醒狮人梁建波作为研究对象,以三个“共同体”情感—利益—使命为主要脉络,囊括醒狮人梁建波的生命历程,在其生命历程中的生命事件上以生命历程理论中的四个“核心原理
总结与梳理现有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大多数文章聚焦于城市群空间结构解析、演变特征揭示和演变动力机制探究等方面,对空间结构与经济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却是寥寥,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个问题:具备什么样的空间结构适合城市群经济发展与效率提升?更为遗憾的是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仅在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共性特征上作出尝试和分析,结果导致内部其它城市群的异质性特征被掩盖,无法发现特定城市群经济效率停滞不前的症结所在,因此笔者
郑晓龙是中国电视剧事业的第一批拓荒人,在他多年的影视实践和拍摄生涯中,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郑晓龙首创的多种拍摄手法对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一个好的电视剧导演不仅承担着故事讲述者的角色,更是一位思想与理念的传达者,他的最终目的是能让一部分人对他的作品产生一定的精神认可和审美认同。郑晓龙在他的本体思想层面,一以贯之地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关注社会转型时期的不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