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篇小说《红色巴西》为法兰西院士让·克里斯多夫·吕芬的代表作之一,于2001年获得龚古尔文学奖,讲述了 16世纪法国试图殖民巴西的历史。小说内容丰富,线索众多,作者吕芬用其富有喜剧色彩的笔调勾画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用史实加虚构的方式重述了这一段略带滑稽色彩的殖民扩张历史。目前国内外对于《红色巴西》或者吕芬其他作品的研究非常有限,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这部作品没有引起国外学术关注的原因,与其“通俗小说”的头衔不无关系,而国内殖民小说研究多集中在英语文本的现状也是国内相关研究空白的可能原因之一。但从已有的非常有限的研究成果来看,《红色巴西》还有很大的解读空间和多样的研究角度。本文以小说《红色巴西》中的“殖民者”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对其形象特征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概括。从殖民者视角出发,不难发现其思想中存在的三组二元对立:欧洲人/土著人,男人/女人,人类/自然。殖民者们正是在这种二元对立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文明的欧洲人,掌权的男人,以及征服自然的人类,这三种子形象构成了殖民者的完整形象。正文将从这三方面进行论证分析。第一章分析“文明的欧洲人”形象。借用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结构分析,对整个殖民成败的过程进行“要素“提炼,可以发现整个“殖民故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表达的是对“欧洲人”的否定。而这种否定主要体现在对其所谓的“文明”的否定。通过分析可以得知这种“文明”指的是“知识”和“信仰”,殖民者因为拥有土著人所不具备的知识而认为强于他们,也因为拥有信仰而自认为比无信仰的土著人更加人道。然而,作为“知识”的代表人物的特韦却呈现出了无能和滑稽的形象,作为信仰拥有者的殖民者、神父以及维勒加侬将军也分别呈现出了耽于享乐、播撒仇恨和暴君的形象。第二章重点分析“男性权威”。如同所有的父权制社会一样,殖民者们也在无形之中通过贬低女人、固化女人的角色来控制女人,彰显男性权威。然而,女新教徒奥德的出现却对这种绝对的男性权威提出了挑战。她抗拒既定的婚姻,努力追寻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在婚姻梦想破灭之后,试图谋杀作为其婚姻破坏者的维勒加侬和其帮凶朱斯特。在新教团体被驱逐出殖民小岛之后,奥德成为了新教徒的领导者,成功地从一个受男性控制的女人变成了控制男性的女人。在奥德的整个反抗过程中,她对男性的“凝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第三章分析“征服者人类”形象。面对自然,殖民者自诩为征服者并对小岛进行疯狂的改造,却最终尝到了自己征服的恶果。在这种征服行为的背后,是对人造之物的过度推崇和对自然的漠视甚至是贬低。对人造之物的过度推崇也就意味着对“人”的过高估计,而对自然的贬低从另一方面来讲其实体现了他们的恐惧和无能。相反,土著人却在与自然的和平共处中过着平静的生活,其“自然神”的自然观以及其生活呈现出来的特点,与当今的生态主义思想不谋而合。作品中反映的有关殖民者的三个重要方面,即对土著文化的贬低,对女性的歧视,对大自然的破坏是殖民者形象的主要特征。当今新型的文化或政治殖民,对自然的“殖民”是否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