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尔·贝娄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由于成长的环境和自己所受的教育背景,他从创作伊始就对当下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况极度关怀。在他的大量作品中,他以犹太身份的主人公为介入点,借他们的处境来喻指美国民众甚至整个现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但是,索尔·贝娄的真正伟大意义在于他用饱含着丰厚的人文主义情怀的笔墨勾画了这一境况,并从作品人物身上所反映出的可贵品质中看到人类的希望,对人类精神家园进行不懈的守望,对人类的出路进行执著的探索。他的《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通过描写一个年过七十,二战幸存者塞姆勒三天之内的故事,向人们传递了人文主义价值理念,为人类的出路寻找一条正确的道路。本文旨在探讨小说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缺失和复兴。第一部分梳理了国内对索尔·贝娄及其作品的研究,也较为宏观地概述了相关的研究情况,列出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从人文主义角度研究《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从赛姆勒先生的两次逃离中,探讨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坚守人文主义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描写第一次逃离,首先对赛姆勒在战争中以及战争后受到的创伤进行描述,其次分析赛姆勒逃离大屠杀的原因,也就是大屠杀背所反映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缺失。第三部分描述赛姆勒的第二次逃离,即逃离地球。首先是人类登月计划在小说中的反应,其次描述人类逃离地球的原因,即地球变成了荒原,人类无法忍受居住在地球上,最后阐述逃离的根本原因,即人文主义精神的衰退。第四部分是赛姆勒的人文主义精神觉醒。在经历了两次逃离之后,塞姆勒意识到逃离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只有勇敢面对,重拾人文主义传统,重建人文主义精神才能拯救地球。第五部分是全文的总结。赛姆勒先生的逃离战争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却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创伤;逃离地球也以失败告终,地球虽然变成了荒原,人类岌岌可危,但是他依然选择了留在地球上,为人类的未来思考正确的出路,那就是人文主义精神拯救。
其他文献
法庭调解是双方当事人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就矛盾纠纷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以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在当今“大调解”格局下,法庭调解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机制
作为一位在文学领域有着巨大贡献的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曾于1993年被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她的创作在受到西方文学传统影响的同时,更植根于她作为一名黑人女性的切身体
小野湖山是幕末至明治时期的汉诗人,他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忠君爱国、经世济民的传统士大夫思想。出于对中国文化的钦慕和认同,再加上他自身出众的才
多丽丝·莱辛(1919-)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十一位女性作家。作为二战后最出名的英国女作家之一,莱辛的小说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
今天,随着蜂窝式无线网络向3G甚至是更稳定的环境(如4G)发展,手机设计人员面临一系列挑战。彩屏。内嵌照相机、因特网接入、流媒体。email、即时通信、下载Java应用程序和MP3音乐,这些在下一代系统中都要考虑到。在实现这些新的功能特点时,平台的设计人员必须正确搭配存储器类型,以便在逐步提高的性能、存储量要求和单位成本之间达到平衡。
任务型外语教学把传统教学理论的优势和现代教学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在真实场景下,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由学习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分析和推导来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