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脯氨酸作为一种渗透保护物质在植物对逆境胁迫的抗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是暖季型的主要成坪草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而广泛栽培。本论文以五叶期假俭草幼苗为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20%PEG6000和自然脱水)条件下脯氨酸累积的规律及其可能的合成途径,并探讨了外源ABA和CaCl2对脯氨基酸累积的影响,为提高草坪草的抗旱性奠定基础。 1.在20%PEG6000处理五叶期假俭草幼苗根部,假俭草叶内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至胁迫处理第16小时达到最高值;叶器官增加脯氨酸量最高,茎次之,根增加幅度较小。 2.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和鸟氨酸δ-氨基转移酶(δ-OAT)是脯氨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水分胁迫下,P5CS活性持续下降,而OAT的比活性不断升高。脯氨酸含量的增加与OAT活性增加呈正相关(r=0.96)。表明在渗透胁迫下假俭草的累积主要受OAT的活性调节。 3.50μmol/L ABA浸根处理,显著提高地上部分脯氨酸含量;喷施ABA 7天后,地上部分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1.9倍。ABA提高了P5CS的活性,降低了OAT的活性,表明OAT和P5CS对ABA的响应机制不同。 4.50μmol/L ABA处理假俭草3天,SOD活性略低于对照。处理5-6天,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同工酶分析表明,ABA影响SOD活性,在处理12小时后酶谱带灰度低于对照。 5.2mmol/LCaCl2对假俭草浸根处理,轻微增加水分胁迫脯氨酸含量,喷施处理明显提高了脯氨酸含量,提高了P5CS和O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处理5天之后SOD活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