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诱导肿瘤浸润T细胞功能障碍,削弱机体抗肿瘤免疫,此过程即T细胞衰竭。PD-1信号抑制剂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其治疗有效率仅为20%左右。因此,进一步研究PD-1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外周淋巴器官中活化的CD8+T细胞可以迅速上调PD-1表达,对于初始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其在肿瘤引流淋巴结(或其他免疫器官)中活化并迁移至肿瘤组织内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诱导肿瘤浸润T细胞功能障碍,削弱机体抗肿瘤免疫,此过程即T细胞衰竭。PD-1信号抑制剂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其治疗有效率仅为20%左右。因此,进一步研究PD-1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外周淋巴器官中活化的CD8+T细胞可以迅速上调PD-1表达,对于初始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其在肿瘤引流淋巴结(或其他免疫器官)中活化并迁移至肿瘤组织内发挥抗肿瘤效应,但PD-1介导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功能衰竭主要是在肿瘤微环境中研究的。因此,PD-1信号在何位置开始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成为本课题研究对象。目的:1、探究抗PD-1抗体对黑色素瘤治疗性肽疫苗疗效的影响。2、研究PD-1信号对脾组织特异性CD8+T细胞活化以及对肿瘤浸润性CD8+T细胞(CD8+TILs)功能的影响,明确PD-1信号对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产生抑制效应的部位。方法:第一,应用黑色素瘤治疗性肽疫苗活化健康小鼠体内CD8+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内染色分析小鼠脾脏组织中活化的CD8+T细胞功能(合成IFN-γ)与PD-1表达的相关性;肽疫苗配方包含小鼠CD8+T细胞表位肽与Toll样受体3配体Poly IC。第二,利用抗PD-1抗体研究阻断PD-1信号对脾内CD8+T细胞活化的影响;并研究这种影响与免疫后脾组织中PD-1配体(PD-L1)表达的关系。第三,应用抗PD-1抗体和/或肿瘤特异性肽疫苗治疗黑色素瘤(B16F10)荷瘤小鼠,研究抗PD-1治疗对肿瘤生长以及CD8+TILs功能(合成IFN-γ)、PD-1表达的影响。结果:1、肽疫苗可以有效促进健康小鼠特异性CD8+T免疫;肽疫苗干预后,脾组织细胞悬液体外经特异性肽段刺激,功能性CD8+T可以合成IFN-γ(polyvax2 VS.poly IC:P=0.0002;polyvax1 VS.poly IC:P<0.0001);且这部分CD8+T细胞高表达PD-1(polyvax2:IFN-γ-VS.IFN-γ+:P<0.0001;polyvax1:IFN-γ-VS.IFN-γ+:P<0.0001)。2、肽疫苗免疫后3天,脾组织迅速表达PD-L1。肽疫苗联合抗PD-1抗体无法进一步增加活化的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polyvax2组VS.polyvax2+anti-PD1组:P=0.3100,polyvax1组VS.polyvax1+anti-PD1组:P=0.3931)。3、抗PD-1抗体联合肿瘤特异性肽疫苗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anti-PD1组VS.anti-PD1+polyvax2组:P<0.0001,polyvax2组VS.anti-PD1+polyvax2组:P<0.0001)。4、CD8+TILs高表达PD-1且功能受损,绝大多数CD8+TILs在体外经PMA/ionomycin刺激后无法合成IFN-γ;但是,抗PD-1治疗显著增加功能性CD8+TIL数量(经PMA/ionomycin刺激后可以合成IFN-γ)(anti-PD1+polyvax2组VS.对照Ig G组:P<0.0001;anti-PD1+polyvax2组VS.anti-PD1组:P=0.0021,anti-PD1+polyvax2组VS.polyvax2组:P=0.0032)。结论:1、抗PD-1治疗显著促进肽疫苗的抗肿瘤作用;2、活化的特异性CD8+T细胞在淋巴器官(脾脏)内高表达PD-1,即使上调其配体PD-L1表达,抗PD-1治疗仍无法影响脾组织内CD8+T细胞功能及活化;3、CD8+TILs也高表达PD-1,阻断PD-1信号显著增加肿瘤组织CD8+TILs数量并增强其功能(合成IFN-γ),说明PD-1信号只在肿瘤组织内对CD8+T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1.描述COPD患者衰弱的发生现状。2.从躯体、心理、社会层面分析COP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便利抽取2019年5月~2019年12月在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及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COPD患者248例进行调查。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TFI(Tilburg Frailty Indicator,Tilburg衰
目的:收集不同缺损及缺失的病例,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以达到恢复功能及美学效果,分析选择其修复方案的考量因素,并评价软组织修复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的口腔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修复病例4例,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及其主观诉求进行完善的沟通后,分别采用贴面、骨增量后固定桥、种植修复,上颌可摘局部义齿和下颌总义齿的修复方式。结果:4例病例均
目的:研究通过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钢板合并前后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后,对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再和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结合钢板疗法进行对比,为日后能够更好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采用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钢板结合前后拉力螺钉固定治疗39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男19例,女20例,年龄45±5.9,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高处
目的评价活性氧(ROS)/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地氟烷预处理减轻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脑急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的SD大鼠168只,随机分为4组(n=42):对照组(C组)、脑急性炎症组(L组)、地氟烷预处理+脑急性炎症组(DL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地氟烷预处理+脑急性炎症组(N+DL组)。L组、DL组和N+DL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1 mg/kg)制备大鼠
目的探究PD-1、PD-L1和CD4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分布以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究三者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行手术治疗的35例喉癌患者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喉鳞状细胞癌。另取同期距离肿瘤安全边界5mm外且经病理证实未见癌细胞的癌旁正常组织9例及同期手术留取的声带息
研究目的1.研究去泛素化酶USP11对HCC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2.研究去泛素化酶USP11对HCC增殖、转移作用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1.在体外实验中,采用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低”、“过表达”USP11后对H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通过构建异种移植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模型,比较对照组和敲低USP11组肿瘤重量、肿瘤大小,探索USP11对H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2.
暴露于高水平胆红素下可致四肢运动障碍和脑瘫甚至死亡,然而目前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neonatal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NBE)早期诊断尚缺乏特异性指标。近年来,诸多学者利用多模态MRI及影像组学开展大量研究,试图为NBE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提供新的影像学标志。
背景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仍不明确。我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ICC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确定术后肿瘤早期复发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收集了自2012年6月至2019年3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肝胆外科行ICC根治性切除术的107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ICC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
目的:骨肉瘤是具有高度侵袭性,转移性和致死性的恶性骨肿瘤,其好发于青少年及儿童。骨肉瘤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酪氨酸激酶I型受体ErbB受体家族在人类部分肿瘤中过表达并且与临床病理及不良预后相关。但是,ErbB受体家族与骨肉瘤的相关关系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探索ErbB受体家族基因表达在原发性骨肉瘤中的临床病理和预后意义。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和
目的:CAR-T细胞疗法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案,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肿瘤相关抗原,发挥抗肿瘤活性。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上已获得巨大成功,各类实体瘤上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探索。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300多项CAR-T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在各类临床试验中,CAR的结构被尝试进行改进,以提高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现已经有2种CD19 CAR-T已经被FDA(Food and Drug A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