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LC-1对菜青虫生物活性的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菜青虫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最严重的虫害之一,目前主要是用化学合成农药防治,但是菜青虫对常用药剂大都已产生了抗性,且大部分化学合成农药的商品制剂含大量有机溶剂,会造成环境污染。本研究以农业生产上四种重要的食用作物害虫甘蓝蚜虫、稻飞虱、玉米象、菜青虫为靶标对象,对天然产物LC-1的杀虫活性进行了筛选研究,特别是针对菜青虫的各个虫态,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   1天然产物LC-1对甘蓝蚜虫、稻飞虱、玉米象、菜青虫的生物活性差异明显。天然产物LC-1对甘蓝蚜虫、稻飞虱不具有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天然产物LC-15000ug/ml、1000ug/ml、100ug/ml浓度处理后72h蚜虫的平均死亡率均为0%;天然产物LC-15000ug/ml,1000ug/ml,100ug/ml浓度处理后48h稻飞虱的死亡率分别为5.77%、7.69%、1.92%。天然产物LC-1对玉米象、菜青虫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天然产物LC-15000ug/ml、1000ug/ml、100ug/ml浓度处理后7天玉米象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54.68%、4%;天然产物LC-15000ug/ml、1000ug/ml浓度处理后24h菜青虫死亡率分别为100%、56.67%。   2天然产物LC-1对菜青虫卵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熏蒸活性。采用浸渍法处理菜青虫的卵,处理后120h,天然产物LC-1对菜青虫卵的抑制孵化回归方程为y=2.14+1.35x,r=0.94极显著相关,LC50为133.54ug/ml。采用熏蒸法处理菜青虫的卵,处理后120h,药剂处理各浓度对菜青虫的卵的抑制孵化率为100%。   3天然产物LC-1对菜青虫幼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熏蒸活性、拒食活性和触杀活性。处理后24h,天然产物LC-1对菜青虫幼虫的毒杀活性毒力回归方程为y=-3.903+2.794x,r=0.93极显著相关,LC50为1537ug/ml;熏蒸毒力回归方程为y=1.72+1.86x,r=0.97极显著相关,LC50为8.16ug/ml;非选择性拒食作用毒力回归曲线为:y=0.11+1.61x,r=0.99极显著相关,AFC50=1531.83ug/ml;选择性拒食作用毒力回归曲线为:y=1.41+0.77x,r=0.98极显著相关,AFC50=1681.65ug/ml;处理后12h,天然产物LC-1对菜青虫幼虫的触杀活性回归方程为y=3.25+1.63x,LD50为11.89ug/头,r=0.99极显著相关。   4天然产物LC-1对菜青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以浸叶法喂食菜青虫5龄幼虫,与对照相比,处理幼虫生长缓慢。天然产物LC-14500ug/ml处理幼虫后1天体重增加16.4mg,处理后2天体重开始减低,降低幅度较大,处理后5天的降低幅度为15.8mg;对照幼虫处理后1天体重增加60.30mg,处理后2天体重增加88.5mg,处理后4天体重才开始减低,降低幅度较小,处理后5天的降低幅度仅为10.6mg。处理幼虫化蛹的蛹重显著低于对照蛹重,天然产物LC-14500ug/ml处理幼虫化蛹的蛹重与对照幼虫化蛹的蛹重相差74.90mg。   5LC-1对菜青虫蛹具有较强的抑制羽化作用。采用熏蒸处理菜青虫蛹8天后,天然产物LC-1各浓度处理蛹羽化率均为0%。采用浸渍法处理菜青虫蛹16天后,天然产物LC-14500ug/ml、2250ug/ml、1500ug/ml、1125ug/ml、900ug/ml处理对蛹的抑制羽化率分别为97.67%,96.33%,95.67%,93.33%,91.67%。6成功配制出15%LC-1微乳剂。15%LC-1微乳剂的配方为:LC-1含量为15%,A含量为20%,B含量为7%,助表面活性剂C含量为7%,植物油含量为5%,蒸馏水含量为46%。产品标准为:外观为透明的均相液体,透明温度范围-10~55℃,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稀释液透明,无油状物悬浮或固体沉淀,0~-10℃稳定,热贮试验出现分层,于室温振摇后能恢复原状,样品密封后于室温条件下保存一年无结晶、浑浊、沉淀现象。7应用研制的15%LC-1微乳剂对菜青虫进行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LC-1微乳剂对菜青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其药效较缓慢。药后14天,15%天然产物LC-1微乳剂500倍液、1000倍液、1500倍液3个处理对菜青虫的防效分别为87.17%,83.06%,51.96%。
其他文献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刺吸式口器的植食性昆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长期田间调查实验表明,Cardinium感染的Q烟粉虱种群在山东地区一直保持较低的比率。根据这些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简称BFB),主要危害西瓜、甜瓜,引起叶斑或叶枯,造成果实腐烂,导致大量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其病原为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
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山东省委“走在前面、全面开创”和中共青岛市委“学深圳、赶深圳”、发起15个攻势、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国际化大都市的部署要求,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压力,经受住了复杂形势的考验,全区各项事业都走在了前列。  崂山的发展有质量  经过努力,青岛市崂山区区域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崂山的硬核
期刊
本论文在苎麻疫霉抗甲霜灵诱变的基础上,就紫外光对苎麻疫霉抗甲霜灵诱变效应、紫外光对苎麻疫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苎麻疫霉抗甲霜灵突变株的生物学性状以及同工酶电泳分析等
水稻草状矮化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 RGSV),是纤细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可以引起水稻草状矮化病(Rice grassy stunt disease),简称水稻草矮病,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稻上
期刊
面食作为中国人的传统主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面条,大江南北都有它的身影。在时间的长河中,面条糅合了地方的特色,将一方风物、一地人文演绎得出神入化,一碗面里,蕴含了无数的风味故事。  在机械出现之前,面条都是人工擀制或者压制的,或粗或细,或宽或窄,或Q弹或爽滑或劲道,带着浓浓的麦香却也是寡淡无味的。然而,聪明的中国人,用丰富多样的卤子、浇头、酱料,赋予了一碗碗面全新的灵魂。菜、
期刊
为探索小分子免疫化学分析的基本规律并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实践,本论文选择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溴氰菊酯为研究对象,探讨溴氰菊酯残留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 对二溴菊酸进行结构
守护在战“疫”一线的工作者中,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医务人员,有身先士卒的社区基层工作者,还有窗口服务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保障青岛地铁畅行无阻的一线人员里,有一支默默无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