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天气,大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SOA)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也是PM2.5(ParticulateMatter)的主要成分。萜烯是典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之一,其在大气中的臭氧氧化过程是生成SOA的重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873098和91541116);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17010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天气,大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SOA)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也是PM2.5(ParticulateMatter)的主要成分。萜烯是典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之一,其在大气中的臭氧氧化过程是生成SOA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烯烃臭氧氧化反应的重要中间体,Criegee中间体(Criegee Intermediates,CIs)在大气SOA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作为大气重要的氧化剂,CIs与SO2和羧酸等的反应对大气硫酸盐气溶胶以及SOA的形成都有贡献。此外,研究表明顺式结构CIs(syn-CIs)的单分子解离反应是大气OH自由基的重要来源,影响着大气的氧化能力。因此,对于CIs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认识SOA的形成机制、评估CIs对大气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而为大气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CH2OO和syn-CH3CHOO是结构最简单、被研究最多的CIs,其中syn-CH3CHOO是研究syn-CIs的模型体系。由于anti-CH3CHOO的干扰,单独研究syn-CH3CHOO的反应以及获得准确的动力学数据极具挑战,进而导致无法准确地评估syn-CIs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本文首次利用高重复频率OH激光诱导荧光(OH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OH LIF)方法进行syn-CH3CHOO的反应动力学研究,以实验获得的动力学数据为依据探讨了syn-CH3CHOO相关反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利用OH(v"=0)LIF方法首次直接测量了 syn-CH3CHOO单分子解离反应速率常数。通过测量syn-CH3CHOO与SO2的反应速率常数,证明OHLIF方法在syn-CH3CHOO动力学研究中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之上,测量了 10-100 Torr压力范围内syn-CH3CHOO的单分子反应速率常数,发现该反应在25 Torr时已经达到高压极限。298 K时,syn-CH3CHOO单分子解离速率常数为182±66 s-1,明显高于之前报道的烯烃臭氧氧化实验的结果,与近期的理论计算结果接近。该工作表明单分子解离反应是大气syn-CH3CHOO最主要的消耗过程,其主要产物为OH自由基。(2)利用OH(v"=0)LIF方法进行了syn-CH3CHOO与典型的氢氟烯烃—CF3CH=CH2(HFO-1243zf)的反应动力学研究。50 Torr压力时,283、298、308和318 K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12±0.45)× 10-14,(2.42±0.51)× 10-14,(2.63±0.55)× 10-14 和(2.79±0.59)× 10-14 cm3 molecule-1 s-1,该温度范围内的阿伦尼乌斯活化能为1.41 kcal mol-1。通过选择性的探测OH(v"=1)的信号,发现syn-CH3CHOO单分子解离反应过程生成的OH(v"≥1)可以忽略,对于OH(v"=0)动力学模型以及反应速率常数的测量没有影响,这对今后利用OH(v"=0)LIF方法研究CIs与其他大气污染物分子的动力学具有参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与syn-CH3CHOO的氧化反应对于CF3CH=CH2的大气直接降解影响有限(对应的寿命大于20年)。(3)利用OH(v"=0)LIF方法分别研究了 CH2OO和syn-CH3CHOO与典型的不饱和羰基化合物—CH2=CHCHO的反应动力学。298 K时,CH2OO和syn-CH3CHOO与CH2=CHCHO 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63±0.19)× 10-12 和(1.17±0.16)× 10-13 cm3 molecule-1s-1。在 5-200Torr 压力范围内,CH2OO和syn-CH3CHOO 与 CH2=CHCHO 两个反应均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压力相关性,但是在281-318 K温度范围内两个反应的速率常数均表现出温度负相关效应。CH2OO和syn-CH3CHOO与CH2=CHCHO反应的阿伦尼乌斯活化能分别为(-1.70±0.19)和(-1.47±0.24)kcal mol-1,表明该反应的决速步是负温度相关的无垒反应。本研究的结果表明CIs与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最主要的反应通道是C=O键的加成途径;CIs与CH2=CHCHO的反应对于大气CH2=CHCHO直接降解影响很小。
其他文献
天然气水合物因燃烧清洁、单位热值高、资源储备量大等优势,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研究,被视为21世纪最具商业化开采价值的新型能源。我国作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大国,实现其产业化开采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优化能源结构具有历史性意义。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本质是包含相变、多相渗流等多场耦合的复杂过程。因此,解析水合物连续分解过程储层渗透特性变化规律,探明流体运移过程对水合物相变的影响机制,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采
倾斜光纤布拉格光栅(Tilted Fiber Bragg Grating,TFBG)是一种特殊的光纤布拉格光栅,其折射率调制的栅平面与光纤轴向具有一定夹角,能够有效的将纤芯模式耦合至包层,在光谱上产生一系列的包层模式共振峰。除具有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压力等传感特性外,TFBG包层模式共振峰可以直接感知外界折射率变化,实现与折射率有关参量高灵敏检测,同时TFBG能够通过与物质相互作用激发多微纳光学效应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备要素。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发并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及生物质能等,已逐渐成为各国研究的主题。但是,这些清洁、可再生能源存在“靠天吃饭”的特性,在将其用于发电时,无法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能。因此,开发并使用大型廉价电能存储装置以消除这些新能源产出电能的波动性及平衡电能产出与消耗,就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液态金属电池已作为一种潜在、廉价的大型电能
复合材料板壳、加筋板壳等复合薄壁结构由于具有高比刚度、高比强度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高超速飞行器等航天装备的主承力结构当中。近年来,在深空探测等航天任务的牵引下,运载火箭等航天装备呈现大型化、重型化的发展趋势,结构的承载环境也越来越严酷和极端。随着航天工业的发展,我国对航天装备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和低成本设计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为了解决航天结构轻量化设计与大型化之间的矛盾,亟需提高我国航天装备结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笼型结构的类冰状物质。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广泛、储量巨大且清洁的特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可能接替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新型绿色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气体水合物应用技术也成为造福人类的新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及相关应用技术涉及复杂的相变与气-水运移过程,包括水合物的分解与形成、甲烷纳米气泡的形成与溶解等。探明分子尺
行星齿轮箱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直升机、重型卡车、堆取料机和舰船等大型复杂机械装备中。由于其经常在高负荷、强冲击、高污染和工况变化频繁等恶劣环境下运行,同时受到温度、润滑和物理化学的影响,极易导致其关键零部件如齿轮和轴承等出现故障。行星齿轮箱一旦出现故障,将加速装备性能恶化,轻则造成整个动力传输系统失效,重则引发灾难性的事故。因此,开展行星齿轮箱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对于保证机械装备安全稳定运行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储量丰富的潜在能源,实现其高效开采是世界普遍关注的能源研究重点。固态流化开采法是针对非成岩、浅层水合物储藏提出的一种新工艺,其主要流程是将海底水合物流化并管输到海上平台进行分解。水合物流化过程体系温度升高会引起水合物分解,产生的气体会导致管输过程流动异常复杂、加剧输送风险。流化开采内在的安全性要求,是避免水合物在流化与管输环节的大量分解,其关键科学问题是厘清流化开采过程复杂参
柔性管道是海洋资源开发的关键装备,被誉为“生命线”。海洋柔性管道种类繁多,不同的应用形式、传输介质、传输距离、承受荷载和结构组成都有所区别。柔性管道大多采用螺旋缠绕形式的铠装层进行加强,满足弯曲方向柔顺性的同时具备足够的轴向与径向的抗力。因此,铠装加强层的承载能力是决定柔性管道优劣的重要指标。国内海洋柔性管道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仅有少数几家国外公司可以设计并制造出承载能力优异的柔性管道产品,国内应
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病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内皮功能紊乱导致的分泌活性物质失衡是诱发微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因素。NO(Nitric Oxide)作为最主要的内皮释放的信号传导分子,参与了微循环的多种生理过程,并在血管舒张调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NO传输特性与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以及微血管结构密切相关,其本质是流动-扩散-反应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也是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共性基础问题。
采用机载燃料作为冷却剂的再生冷却被认为是超燃冲压发动机主动热防护的最佳技术方案之一。相比于液氢燃料,碳氢燃料更容易储存且操作更安全,并且在冷却过程中可以通过裂解反应提供化学热沉强化传热,同时裂解生成的小分子烃类产物有助于提高燃烧效率。在此过程中,超临界压力下燃料热物性和成分的剧烈变化以及化学热沉的释放对其流动和传热带来影响,而传热状况的改变也会导致燃料裂解特性的变化。因此,超临界压力碳氢燃料在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