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是儿童天然的精神食粮,对儿童的精神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童话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较为广泛,童话一般被视为是帮助幼儿习得语言、促进其社会性与道德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那么,在幼儿的眼中,阅读童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他们是如何解读童话的?他们又认为童话有着怎样的价值呢?本研究分别从儿童视角和教师视角来了解大班幼儿和教师对童话的解读,通过分析比较两者的解读来找寻童话与幼儿之间的联系。研究共选取《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小意达的花儿》以及《海的女儿》三篇世界经典安徒生童话作为研究的主要文本,并分别通过马赛克方法和访谈法了解S幼儿园32名大班幼儿和13名教师对于所选三篇童话的解读。笔者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后发现,幼儿对于所选的三篇童话十分喜爱,并且有丰富的解读。幼儿喜爱《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蕴含的诗韵美和稚气美,并且从自然与人的关系、生命的变化与价值、探索的精神以及母爱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其次,幼儿表达了对《小意达的花儿》的基本感受,并从万物与人的关系、理解生命两个角度进行解读;最后,《海的女儿》这篇童话中的美与善深深吸引幼儿,幼儿从中思考爱、灵魂与死亡以及追求与付出这些主题。而教师则主要从童话的内容分析、童话的教育功能以及童话的内在价值三大方面对三篇童话进行解读。经过比较分析,大班幼儿和教师对童话的解读具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在追求童话中的真善美,并且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解读。但两者在解读童话时的价值取向、解读方式、解读内容三个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价值取向方面,幼儿解读童话侧重获得审美体验,教师则侧重发挥童话的教育功能;在解读方式上,幼儿进行整体的纯真解读,教师则较多以理性来解读童话;从解读内容上来看,幼儿积极探索童话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而教师则主要侧重剖析童话中解决现实问题的内容。结合两者解读童话的特点,本研究提出儿童视角与教师视角比较下童话真正的教育意蕴。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童话应当注重幼儿的审美体验、挖掘童话中与幼儿相契合的内在价值、保护幼儿的纯真以及积极探索的天性、发挥童话的教育功能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笔者从五个方面提出幼儿园教育中运用童话进行教育的相关建议:优选童话作品,充分挖掘童话的内在价值;更新教师观念,倾听幼儿对童话的解读;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启发引导幼儿,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发挥童话功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